哎喲,我去,老林最近有長進啊!
林淼對老林有點刮目相看,不由問道:“爸,你什么時候懂這些了?”
老林呵呵一笑,摸了摸林淼的腦袋瓜:“你別小看爸啊,爸現在怎么說也是個街道副主任,督辦一個市重點項目的。現在湖濱路那塊,看起來沒東西在里頭,可里外里算下來,工程也有好幾個。將來等園區建成了,該怎么招商引資、怎么把錢從那些老板兜里掏出來,里頭全都是學問。經濟這種事不說一通百通,不過道理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看有多少人能從里頭賺錢,賺來的錢大家又該怎么分,你把這個錢算清楚了,有的是人能替你把事情辦好。”
林淼聽得不住點頭,老林這種野蠻粗暴的土產經濟思維,雖然話糙得一匹,卻是實打實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直指人性的要害。
林淼消化了兩秒,干脆順著老林的話,用他的思路道:“爸,我師父也說可和你差不多的話。他說京城和滬城的房價都要漲,是國家發展的趨勢。現在國際環境寬松了,美國人也想賺中國的錢,中國早晚要加入世貿組織。等中國的進出口渠道一打開,中國的勞動力優勢馬上就能發揮出來,到時候國內經濟一上去,不管什么行業,就全都需要資金。
但是國家要是亂發錢的話,又容易搞出通貨膨脹,那上面不就得想辦法啊,要既讓經濟活躍起來,又不能讓過多的貨幣在市場上隨便流動,那多出來的錢,是不是就像水一樣,得想辦法給它找個蓄水池,不讓它到處亂流?那你說什么東西,既能讓資金有去處,又能刺激經濟,還能最大可能地控制通脹?”
老林聽林淼一通神侃,腦子里那點土產經濟學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眨巴眼懵逼道:“什么東西?”
“當然是房地產啊!”林淼跟老林討論幾千億大生意似的,敲沙發道,“市場缺資金,上面就要印錢,這樣老板才能貸到款,全國各地的生意才能運轉起來,這樣整個經濟也就跟著發展起來了,對不對?”
“嗯……”老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林淼繼續道:“老板們賺了錢,那就得花。但是站在國家的立場上,這些錢其實就是紙,印出來是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現在既然老板們把生意全都做起來了,行業也發展起來,就業問題也解決了,這些錢再放在老板們的手里,讓他們到處買買買,再把錢流到普通小商人和小老百姓的手里,那就是全國上下一起買買買,但是國家的生產力又還有限,兌換不出那么多的物資,這樣一來貨幣供大于求,是不是就通貨膨脹了?所以國家是不是得想辦法,讓大大小小的老板們先別沖動,先別急著到處把錢花到不該花的地方去?那怎么穩住老板們?當然就是想個辦法,讓老板們把這些錢投到別的項目里頭。什么項目?造房子啊!”
老林雖然完全跟不上林淼的思路,但還是裝出深度思考后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樣子,眉頭緊皺地點頭嘆道:“哦……”
林淼繼續逼逼:“你看搞房地產有幾點好處,第一,直接推動舊城改造,地方政府只要把地劃出來,賣給那些手里有錢又沒地方花的老板,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一兩年下來城市面貌就能有大改觀。那些商品房扎堆地建起來,是不是比天機巷那些破房子好看多了?這是什么?這是政績啊!跟西城街道的湖濱路項目,是不是一個道理?”
老林這下終于眼睛冒光,連連點頭道:“誒,這話有道理。”
“不光是有道理,主要這么一弄,對大家都好。你看老板拿了地,蓋了樓,是不是要賣?那賣給誰,當然是賣給那些有錢的,還有那些拆遷戶。拆遷戶的錢哪里來的?政府收了他們的地,是不是該給錢?那政府給老百姓的錢哪里來的?不就是老板們買地的錢?那你看這些錢從頭到尾饒了一圈,樓建起來了,老百姓有新房子住了,地方政府出成績了,老百姓拿了錢買房,錢最后全都流到房子里,通貨膨脹的情況也被控制住了。這中間的過程,國家的水泥、鋼筋這些產業也全都能發展起來,帶動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發展。”林淼越說越遠。
老林卻突然開了竅,提了一個很正經的問題:“老百姓的錢怎么就到房子里了,他們不是跟老板們買的房嗎?錢應該是饒了一圈,最后都到老板們手里了啊!”
林淼微微一頓,看老林的眼神,變得異常犀利,輕聲問了句:“爸,你說豬養肥了,是不是該宰掉啊?”
老林像是沒完全聽明白,可又瞬間品出了其中的意味,心頭猛然一顫。
林淼繼續道:“老板拿地蓋樓再賣掉,政府能賣的地只會越來越少,這生意越往后做,成本就會越高,資金就會越來越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因為拿不出本錢的人,早就做不下去了。到時候如果能有新興產業起來,市場有用得著錢的地方,這些額外的錢剛好能派上用場,也省得再多印鈔票,要是新產業起不來,經濟遇冷,多出的錢放在少數的人手里,那些一路靠拆房子、賣房子上來的老板,你說他們的屁股,有幾個是干凈的?國家要處理這些多余資金,到時候是不是就是動動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