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想,肖俞宇這星期直接多挨了三頓揍。
肖國棟想明白這個問題后,到處想跟人科普《紅苗》征文的陷阱,但不料他想到的事情,其他家長也都想到了。必須說只有養雞的人,就必然知道雞飼料的寶貴。哪怕暫時被人忽悠了說雞飼料沒用,養雞還得多喂純天然綠色食物,但只要小雞的生長速度下來,養雞的人自然心里就該有點逼數了。所以可想而知,高呼雞飼料沒用的人,絕大多數其實是不養雞的。
肖國棟對林淼的及時道歉心懷感激,因為林淼讓他直接免于被騙,讓他的養雞場免于遭受損失,懷著這種心情,他仔細地把林淼的最新文章,認認真真地仔細讀了一遍。
讀完之后,瞬間感覺自己的智商又上了一個檔次。
林淼這篇文章寫得簡單通俗易懂,從古代科舉說起,一直說到國外精英階層壟斷教育資源,所謂的素質教育,本質上要么就是統治階級在壟斷教育資源后對底層的謊言,統治階級本身在不需要專業技能達到多高造詣前提下的個人自由,而底層人民,是沒有選擇自由的本錢的。
肖國棟把這篇文章看了又看,后幾段還反復回味:
“以中國目前的國情,開展素質教育的結果,必然是既無法讓孩子提高素質,也無法讓孩子接受到應受的教育。所有以為素質教育等同于在保持學習成績的前提下,也讓孩子在藝術、體育等領域方面同時取得成績的想法,不但是錯誤的,也是幼稚的。
以為素質教育能提高素質的家長,混淆了素質和興趣愛好概念,同樣提倡素質教育的人,也是偷換了興趣愛好的概念。而如果真讓興趣愛好成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這便直接背離了學習的初衷。
我們的中學教育,本質上是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核心,并非是要培養孩子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而是綜合考驗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學習的專注度、做事的毅力和恒信乃至面對重要場合的心理素質,學到的知識如果能永遠記住固然好,但哪怕忘記,也絕不就是辜負了曾經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因為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謀生技巧,幾乎從來不是源自課本,即便是大學所學的專業,也需要在工作中經過長久鍛煉,才能最終變成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工具。
那些說買菜用不著函數的人,顯然是完全沒搞懂今天中國教育的真正意義在哪里。
往小了說,應試教育的使命是讓人具備生活常識,讓人具備更好的融入社會的能力,更進一步,是讓人擁有更完整的人格,以及更靈活科學的思考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但是唯獨,不是教授一門具體的生存技能。往大了說,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基。社會得以穩定運行,必須有一套科學運行的規則,而這套運行規則的起點,就是教育。
因此我們反過頭來看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它真的有我們今天批判得那么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