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人來說,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難以判斷。
但對于高手來說,判斷一個人的武技境界卻是輕而易舉。
就像一個資深舞者一樣,當她數十年如一日地練習基本功和舞蹈,登臺表演,并且與高手切磋交流,就會積累相當的眼力。
而當某一天,一個人在她面前跳舞的時候,她很容易就從對方的節奏,姿態,動作和腳步中,判斷出對方是一個初學者,一位精通的舞蹈家,還是一位舞藝已臻化境的大師。
哪怕這支舞,她在此之前從未見過。
同樣,爭游者之間也是如此。而且,對于爭游者來說,判斷武技境界還有一個最為明確且眾所周知的指標。那就是武技的「氣勢」。
氣是指氣機,而勢,是指威勢。
氣機是爭游者對靈臺,氣海以及源力周天的統稱。指的是內在之力釋放時引動的天地靈力的變化。而無論什么武技,都是需要靈臺和源力支持的。因此,在不同的階段,展現出來的氣機也是不同的。
武技分入門,粗通,精通,小成,大成,超凡,入圣七個階段。
氣機判斷主要用于前五個階段。
入門時,武者施展武技時的氣機,讓人感覺生硬,甚至時斷時續。
雖然他已經將每一招都使得極為精確,動作分毫不差,但有形而無神。無論是靈臺的運轉,還是源力周天的配合,都很生疏。而感受他的氣機就會發現,其與武技的融合只有大約五分之一。
而隨著武技境界的提升,他的招式開始兼備神和意,靈臺運轉和動作越來越協調,源力奔涌全在節點上,如此一來,武技與氣機的融合就越來越深。
當武技修煉至大成境界的時候,武技和氣機的融合度就已然達到百分之百,一經施展,舉手投足間,都給人一種內外融合,圓滿如意的感覺。
而至于威勢,則是武技的威力表現。
氣機圓滿,威勢自然就大。反之亦然。兩者一內一外,結合對照,就能讓人很直觀地判斷出武技的境界究竟處于哪一個層次。
因此,判斷一個人的武技境界從來都不是難題。對于大部分爭游者來說,這近乎于本能。
而刻意壓制自己的武技境界,大家也見得不少。交手時間太短,或者境界差距太大,還可能看不出來。但像兩名人境武者之間的長時間交手,要不被察覺卻很難。
可鄭道昌發現風辰卻不一樣。
別人壓制,是能發揮出十層威力,偏偏只控制在七八層,氣機和威勢之間就會出現差異,痕跡明顯。
就像一個身材魁梧肌肉虬結的壯漢,明明可以抬起普通人能拿起的最大的那塊石鎖,卻偏偏選擇了小兩號的石鎖一般,一看就不對勁。
但風辰的壓制,卻全無痕跡。
原因很簡單。
透過觀察到的那幾個瞬間,鄭道昌發現,這小子的槍法威勢,有那么一刻地爆發,是超出了大成境界的威力!所以,這小子不是從十層壓制到七八層,而是從十二層,甚至十三層,壓制到十層!
最開始,鄭道昌以為這小子的風雪槍法已經到了超凡層次。
但他很快排除了。
他可以確定,風辰的槍法還是大成層次。但因為某種原因,他能夠發揮出超凡層次的威力。
這就是鄭道昌好奇的地方。
大成之上,超凡和入圣這兩大境界,已經超出了武技圓滿的范疇,達到了一種神乎其技的狀態。如果說武技大成的武者是最頂尖的畫匠的話,那么,超凡入圣的武者,就是大師,宗師,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可聽說這小子兩三個月之前,還只是一個普通人。
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將風雪槍法修煉到大成,已經很可怕了。若是達到超凡的話,那簡直就是匪夷所思了。哪怕他并非真正的超凡,僅僅只是能爆發超凡的威力,那也不簡單。
鄭道昌很懷疑,這小子是廢材的消息,是不是風家以前故意放出來的。而實際上,他從小就開始修煉,才達到如今的境界。
「可若是傳聞是真的呢?」
這個念頭,一直在鄭道昌的腦海里盤旋著,揮之不去。
轟!戰團中央,兩道身影各自飛退,陡然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