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分辨率不足以拉近到看清水面情況,在首長指揮下,很快從海灣口派出兩艘小型救援艇,搭載著設備和技術人員沖向龐大的魚群。
同時指揮部迅速聯系溫陵方面,一些資深海洋生物研究的人才待命。
大約二十分鐘后,抵達的救援艇和指揮部匯集起來的信息出現在眾人面前。
考察者潛入水中,鋪天蓋地的魚群形成龐大且密集的場景,猶如風暴般繞著潛水人員做著弧形軌跡運動,救援艇位置處于礁石淺灘,距離五十米外可以看到壯觀的須鯨們,沸騰所掀起的層層海浪。
令專家們不能理解,這聚集直徑有幾百米的深海魚群,竟然是由完全不同種類的亞熱帶深海魚構成,一張張清晰照片傳遞指揮部,龐大魚群在考察員周圍形成一個漩渦,自然光線下,大小不一,顏色繽紛的魚群風暴壯觀其妙。
若從稍遠處的水底看過來,可以清晰觀察到,魚群風暴止步于晉江匯入口,淡水海水交融呈現出微微色差的兩股水流。
沸騰的海水,不時隱現鯨魚漆黑背脊,它們表現的非常活躍,又是一條須鯨躍出水面,條紋白腹翻轉,轟然水花濺起。
它們已經停止進食,卻沒有離去的意思。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聚集起來的魚群越來越多,水下徹底沸騰,攪動的洋流甚至阻隔視線,不得已考察者匆匆上浮,救援艇再一次拉遠距離。
“昂!”
空靈深邃的音頻通過專業設備采集,傳遞到整個指揮部,鯨魚發出的超聲波混雜著水聲,有一種在身邊,但無法觸摸到的感覺,配合傳遞的影像,整個海底變得不可名狀。
突然就見一頭須鯨,擺動巨尾,猛然撞開魚群,直直沖向晉江激流。
淡水被卷動的渾濁不堪,大量淤泥被游動蕩起,這只海洋巨獸不出意外的擱淺,停滯在晉江口,無法繼續前行。
晉江的溫陵大橋起建初期,在這一帶做試驗時曾測量到江中水深二十米,在下關浦口間曾測有三十米,但晉江口的深度只有十米左右,有時甚至會影響正常的通航,更別說近年發展,大量的淤泥擁堵江底。
當然,即便鯨魚能夠沖入淡水江河,其深海構造的內臟,也注定無法遠行。
那頭須鯨擱淺淤泥江口,掙扎不休,而停在海岸線外的其他鯨魚則愈加焦躁,最終伴隨著無聲鳴叫,它們調轉方向,緩緩消失在玉山海峽的深水區。
江口徒留黑色緞帶般的風暴魚群,以及那頭擱淺掙扎的須鯨。
一道道波浪不斷涌來,撞擊在灌口巖石上,噴濺片片白色的泡沫,救援艇在海岸邊隨波蕩漾,技術人員操縱著設備,繼續嘗試靠近著。
而指揮部那邊,則把事態關注度降低,基地落座在這幾十年,雖然沒見過這般場景,但通過初步考察,并未發現超凡神秘側的現象,至于為什么這樣,那就是科學家們的事情了。
時間緩緩流逝,擱淺江口淤泥的須鯨已經掙扎無力,渾濁不堪的江水匯入大海,與湛然海線呈兩種顏色,一條分割線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