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秘密在金門島建立火槍作坊,工匠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瑞典火繩槍,而鄭成功想方設法弄來他們制造火槍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火藥、鉛彈。
作為穿越成為鄭成功的后世人,他知道明朝末期的火器生產經常偷工減料,所以他親自監督原材料的采購和火器的制造,務必要制造出精良的瑞典火繩槍。
所幸鄭成功召喚而來的13名瑞典工匠完全對他進行效忠,所以他可以清楚知道他們制造的瑞典火繩槍是不可能偷工減料。除非是原材料采購上出了問題。
面對采購官克扣原材料,鄭成功就只有一個字,殺!
他必須要保證火器的質量!
除了督促工匠們盡快生產出第一批瑞典火繩槍,鄭成功還要重新整編部隊,將手下的部隊編成五個營。
他自己統率第一營駐扎金門島,有兵馬3000人,其余四營兵馬1000人到2000人不等。第二營同樣駐扎金門島,第三營駐扎廈門島,第四營、第五營駐扎南澳島。
至于鄭彩、鄭聯兄弟的部隊,鄭成功指揮不動,并沒有給他們編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仍由他們活動。
他相信兵在精不在多,只要自己訓練出一個營的精銳火槍兵,他就能夠在陸上占據一席之地。
1646年是風波不斷的一年,這一年的十一月,唐王朱聿鐭在廣州府稱帝,年號紹武;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繼位,年號永歷。在清兵進入廣東之際,二者卻互爭帝統,相煎火并。該月,清將李成棟攻占潮州、惠州,迫近廣州府,永歷帝自肇慶逃入廣西。
清軍的進展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他們都沒有做好統一天下的準備,忽視了還在廈門島、金門島活躍的鄭氏集團。
也許在他們看來,鄭氏集團的首領鄭芝龍已經投降,剩下的小魚小蝦無法掀起什么波瀾。
鄭成功還在吞聲忍氣,他忍耐著清將李成棟在廣東的勢如破竹,他忍耐著鄭彩、鄭聯兄弟不服從指揮。
他知道清軍還沒有徹底平定嶺南等地,許多官吏還在觀望,他們可能迫于形勢投降,他們在等待一個人站出來振臂高呼。
軟弱的唐王、桂王都無法做到。
鄭成功知道自己可以成為這個振臂高呼的統帥。
所以他要隱忍,忍到自己有一支可以在陸地上與清軍抗衡的部隊。
只要他打出氣勢來,正在觀望的官吏將會重新回到南明的旗幟下。
十一月將要結束,形勢越來越不妙。
鄭成功停留在廈門島,他在盤算局勢。
現在福建已經被攻占,廣東多半也保不住了,廣西、湖廣、四川、云貴還在,最大的變數還沒有出現。
如果鄭成功的記憶沒錯,這一段時間鄭氏集團還不是抗擊清軍的主力,變數在于各地投降清軍的明朝將領,還有張獻忠的大西軍余部,也即是張獻忠的養子們——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人。
他們仍然會給鄭成功他爭取幾年的時間,而幾年的時間足夠他憑借工業系統逆天改命了。
他所需要做的是忍辱負重、積蓄力量,在必須的時候全面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