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你們都給我等著吧,到時候有一筆賬要與你們清算。
鄭成功將瑞典工匠召喚到這個世界,他們在十一月末終于生產出第一支瑞典火繩槍的試驗槍,讓鄭成功專門從廈門島來到金門島驗收其成果。
沉甸甸的火繩槍握在他的手中,他可以感受到其份量。這一支火繩槍的試驗樣品重4公斤,配套的還有一根長145公分的支撐叉架,支撐火繩槍進行射擊,因為這玩意實在是太沉了。
鄭成功看到它時瞳孔不禁放大:“這才是我渴望的東西,簡直就是完美的藝術品!不,如果它是遂發槍那就更好了!”
鄭成功把玩瑞典火繩槍,愛不釋手,在他的眼中,這種火繩槍將是他重振南明的第一個希望。
他不僅要造火繩槍,還要造青銅炮、鐵炮、鋼炮,碾壓八旗兵。
鄭成功向瑞典工匠問道:“你們是否能夠生產燧發槍?”
瑞典工匠苦笑:“主公,我們如果稍作鉆研,的確可以生產,但是遂發槍造價比火繩槍和火門槍高多了,后續的維護成本高,使用壽命短。您要迅速形成戰斗力,還不如火繩槍來的實在。”
鄭成功想了想,好像的確是這么一回事。
燧發槍在歐洲16世紀就出現了,但是一直到了17世紀才逐漸使用,并在18世紀達到了頂峰。倒不是大家看不到燧發槍的好處,只是其工藝肯定要高于火繩槍。
現在于歐洲爆發的三十年戰爭,雙方主要還在使用火繩槍和長矛手組成的方陣呢。
在生產力提高之前,鄭成功還是不追求成本較高的燧發槍,他只有兩三個主要島嶼。
飯要一口一口吃,鄭成功將注意力重新放到了自己手中的火繩槍身上。
瑞典工匠為他介紹:“這種火槍配給紙包子彈,內含火藥與一顆鉛彈彈丸,可加快裝填速度提高火器的射擊速率。”
鄭成功按照指示引火藥導入引藥鍋,咬開紙包子彈,將發射藥和彈丸倒入槍管,使用通條搗實彈丸和發射藥,吹火繩、裝火繩……
完成了一系列頗為繁瑣的步驟,他將火繩槍架到支撐架上,朝著距離他四十米處一副套在木板上的盔甲射擊。
響亮的槍聲響起,黑火藥產生的濃煙彌漫了他的視野。
排隊槍斃!
這個名詞在鄭成功的腦海中回蕩。
沒錯,他需要的就是訓練出一支可以進行排隊槍斃的精銳之師!
沒有什么戰術比起排隊槍斃更加適合這個時代。明軍、清軍已經在使用這種戰術,東方還沒有多么落后于西方。
但是排隊槍斃需要士兵有著嚴格的紀律,這一點是鄭成功對現在的部下所不敢恭維的。要訓練出一支敢于走到別人面前六十米、甚至是四十米才開槍的隊伍難度可想而知。
鄭泰等將領上前查看火繩槍造成的殺傷,盔甲已經多了一個窟窿,令人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