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悟空瞧著悟能首戰失利,嘴角一咧,嗤笑兩聲,隨即取出一副暴牙突起的鬼臉面具,輕輕地扣在臉上。
周圍濃密的水汽,瘋狂似的朝他涌來,四明石猴把肩膀輕輕搖擺晃動,就失去了毛發金黃的猴子之身,直接變化成水流纏身的“覆海夜叉”。
此身與撼地神牛不同,覆海夜叉生地格外丑惡,膚色如藍靛染過,發似朱砂,卻無風自動,獠牙爆出,尖利無雙。
只見他伸出右手,輕輕搭在繞體而過的水流里,轉眼間抽出一根短柄鐵叉,非金非鐵,叉分三股,四棱錐,還是開了鋒的,表面流淌著寒光,顯然不是一件凡鐵,距離神兵也不遠了。
慈舟瞧見大弟子悟空變化成夜叉,周身縈繞水汽,不僅對本教面具的根源越發好奇,心里暗道:“不虧是高地土生土長的大教,頗有包容天地萬物之野心,什么體系都敢借來一用。我記得,夜叉乃是佛門八部護法神眾之一,竟然也被本教化入教中,就不怕被滲透進核心里,以后有朝一日,被第三方勢力里應外合,徹底顛覆嗎?”
突然之間,慈舟識海里,一道靈光乍然閃現,他想起烏斯藏國的農奴大起義,竟然能一舉成功,簡直不可思議。
其中,固然有烏斯藏國連年對外征戰,耗盡了國內青壯的緣故,背后恐怕也有百年禁佛運動引發的反噬,連根深蒂固的本教都沒能挽回一二局面,恐怕在此世也有相應的因果。
想起自己具有斷亂因果之力的金手指,慈舟的心思立即回到現實,隨即就看見大弟子悟空雙手握緊“分海叉”,從高處一躍而下,還沒擊中躡空而行的驪龍,就被其抽冷子甩了一記尾巴,重重地轟落照鏡潭。
“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鷹愁澗遍布霧氣云嵐,誰也不知道這頭驪龍的本來模樣,難怪敢以真身出戰,恐怕是久經沙場,積累的斗戰經驗和閱歷太過于豐富,如此方才有這般自信。”
慈舟隱約知道,這頭驪龍突然現世,恐怕另有原因,否則的話,應對二弟子朱剛鬣的神兵,就不會以格擋為主。大弟子悟空全力以赴,也僅僅被其轟落澗底積水潭,而是趁機格殺當場。
隨后,慈舟就獲悉了原因。坐騎被水汽一逼,忍不住揚起前蹄,人立而起,希律律地發出一串嘶鳴,結果被好這口血食的大驪魚伯發現,不顧一切地擠進地形復雜的狹窄地帶,張開血盆大嘴,就想吞食這頭天山龍馬。
“機會!”
慈舟瞬間收斂自己的氣息,整個人有如鬼魅,同時出現在鷹愁澗邊緣地帶的幾處山巖上,或許是轉移騰挪的速度太快,以致于在經過之處,留下驚世駭俗的殘像。
再次出現時,慈舟就在坐騎躲藏的巖石懸臺上方,雙手雙腳往外撐開,杵進硬如精鐵的山壁里,雙眼一瞬不瞬地盯視著驪龍。
只見大驪魚伯作勢欲吞,慈舟立即松手松腳,施展“仁王千斤墜”的身法,整個人有如流星墜地,狠狠地砸中驪龍的疑是“七寸”部位。
他的雙腿更是有如斬首重器“絕命斷頭臺”,兇蠻無端地直擊驪龍頸椎,若非龍筋柔韌無雙,差點沒在這一擊下被高位截癱。
大驪魚伯第一次被人偷襲,傷地如此之重,碩大無朋的頭顱重重地叩在地上,下頜骨差點就碎成幾瓣了,所幸有三成性命精髓的驪珠在,飛快地痊愈著傷口,彌合下頜的骨裂,才不至于被人一遭偷襲,就受到無可挽回的重傷。
那樣,就太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