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在四月二十八日前往蘇聯,參加了蘇聯舉辦的緊急會議。
在這場會議上,里奇捐助了五千萬美元,幫助蘇聯進行人員和財產轉移,建設臨時居民區。
約納斯五月三日才見到了從蘇聯返回的里奇,兩個人就安國發生的軍事沖突進行了溝通。
在凱恩的擴張還需要時間的情況下,里奇決定從烏克蘭調一支雇傭軍前往卡賓達,協助楊毅和埃森的商業開發計劃。
這支雇傭軍的政治意味太濃,雖然是里奇重金組建,但是里面有許多士兵都是蘇聯的暗線,所以除了西伯利亞的油田開發,里奇很少動用這支雇傭軍。
但是,這個商業開發計劃是有蘇聯支持的,所以在凱恩目前缺少力量情形下,動用他們理所當然。
五月五日,約納斯在蘇黎世的辦公室接見了從蘇聯過來的軍團首領安德烈夫。
跟約納斯此前想象的不一樣,安德烈夫不僅不是一個英勇的軍人形象,更是已經快六十歲了。
他身材矮小,瘦弱,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更像一個大學教授。
面對約納斯的詫異,他的表現非常平靜,主動伸出手說道:“約納斯,你好。從今以后,我們歸你調遣。”
約納斯壓抑住了內心的震驚,跟安德烈夫握了握手,請他在自己對面坐下,才開口說道:“安德烈夫上尉,說實話,你跟我所想的完全不同,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你們軍團似乎跟我所想的也完全不同。”
安德烈夫坐在了約納斯的對面,動作也沒有一點軍人的的氣勢。“上尉的軍銜,是我在二戰期間的軍銜,在二戰之后,雖然我做過處長,局長,但是上尉依舊是我最引以為榮的身份。”
處長?局長?約納斯笑道:“我對你的經歷更加好奇了。”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我也很愿意跟你分享。”
以后要為約納斯服務,安德烈夫并沒有因為約納斯的年輕就在他面前倨傲,而是代表性地介紹了自己的過往。
這個雇傭兵團,并不是像凱恩他們那樣的武裝小分隊擴張起來的。
他們中間的大部分成員,原本都是蘇聯的軍政要員,而是還是臨近退休的一批官員。
蘇聯的國家體制不適合資本家的進入,但是為了吸納國際投資,蘇聯成立了一個官私合營的機構,專門為了吸收外國資本投資。
但是這個機構成立的本意從成立之日起,就變質了,這里逐漸變成了一個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被流放的部門。
里奇這樣的國際“友好”人士的投資,在蘇聯是不能拿到產權的。那怎么辦,就只能投資技術服務部門。
他在蘇聯投資最大的就是石油開采和礦山開采,許多油田和礦山的技術服務,都是里奇提供。
而建立這樣的產業集群,就需要運輸和服務隊,他們這些人就逐漸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群體。
說他們是雇傭軍,他們有政府背景,這些人卻又是退役后不被政府認可的。
看到他,約納斯才真正明白,為什么里奇能夠在蘇聯解體之后,勢力一下子膨脹那么大了。
這個時候,約納斯也有了拉攏他們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