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成,他只能用傳統笨法子,百十斤百十斤的慢慢煉生鐵。
高爐雖不確定,或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可一旦成了,不僅僅會弄出生鐵,還可以得到硫酸這個化工基礎原料。
鐵石礦粉在融化時,冒出的煙氣中就含這玩意兒,封閉的爐子冒煙口,可以通過自己設計的孔道自己冒出來,收集收集還是可以得到不少的。
鐵礦粉雜質多,再加上往里面吹的碳粉里會有磷硫一些雜質氣體,弄出的鐵汁,他就算用屁股去想也只能是生鐵。
有了生鐵,就要變成鋼鐵,而他真正想要的就是鋼鐵,要煉鋼鐵就要用轉爐。
劉衛民基本的原理還是知道的,無非就是去掉生鐵里過多雜質,讓它充分氧化,根據這個,他也設計了一個轉爐。
與高爐不大一樣,高爐必須往礦粉里吹火,吹出的火里肯定會有雜質,一準會是生鐵,轉爐就不能如此。
高爐里面出來的鐵汁必須立即倒入轉爐,不能涼了,成了鐵塊,若是成了鐵塊,劉衛民可沒法子在現今條件下讓轉爐重新化成鐵汁,為了保證轉爐內部溫度不至于變冷的這么快,為了提供給轉爐溫度,與高爐一般,也得吹火,也得給爐子設計管道,只不過這個管道口不是在爐內開口,而是沿著爐壁內部轉一圈再轉出來,這樣就可以保證雜氣不會污染鐵汁,不會出來后還是生鐵。
氧化就要有足夠、無污染的的氧氣提供,還不能是冷氣,如此還要給吹入的空氣預熱加溫。
這些還不足以成了鋼鐵,大明土地上鐵礦品質不好,還需要判斷酸堿性。
劉衛民的高爐、平爐設計簡單,朱由校就是工匠小狂徒,就算有困難,一招手就會有大把工匠為他服務,高爐、平爐啥的他也沒敢明著說,萬一自己搞砸了,這人可就丟大發了。
自己先整著,實驗時有些門道后,有啥問題時再向大舅哥求救,他是這么想著的,哪里會想到,高爐、平爐還真讓他整成了,就是他自己也是沒想到的事情。
聽到三叔說爐子弄好了,劉衛民就想著實驗實驗,可一想到自己手里缺少炭石,就是一陣郁悶無比。
按理說,他就是缺少鐵石,也不當缺少炭石才對,可偏偏他就是缺少炭石,反而鐵石他已經通過漕幫從山東運了些過來。
“唉……老子竟然被小小炭石捆住了手腳……”
劉衛民無奈嘆息,一幫子老頭卻很是怪異看著他。
“三兒,你昨日不是已經弄了不少現成的炭石礦了嘛,將炭石拉運過來就是了。”
“也只能如此了,五爺爺,明日先安排些人手運些炭石吧,正好三兒也一一看看炭石礦情況,聽說不怎么好。”
“是不怎么好,炭石礦時常會傷了人命的。”劉耀山輕聲說了句。
自古挖炭石的都是比較危險的工作,沒有電力情況下,地底通風不暢,甲烷肯定會很高,這還只是其一,甲烷高了,這個時代的人就會逃跑,不會去挖的,之所以傷人命過多,最主要的還是地底坍塌,沒有足夠支撐物支撐,坍塌太正常了,商賈都是盡可能賺錢,這個時代,開采炭石花費不了多少錢財,就算死了人賠償的錢財也用不了多少,主要是運輸費用,沒有路軌,完全依靠人拖牛拉,一車又能拖拉多少,牛馬喂養費用呢,人員吃喝呢,都是錢啊!
因為諸多原因,礦主對人員的安全并不是十分看中,所用支撐梁木也極為簡陋,甚至于干脆不用梁木。
劉衛民通過諸多渠道已經了解了些,但還是需要親自去看一看,能盡量減少些人員傷亡,還是盡可能減少,畢竟他還不是一心只為利的狠心商賈。
莊子有莊子自己的運行軌跡,他不需要太過摻和,眼前一干老者都是當了一輩子的兵,做了一輩子農戶的軍戶,這些事情他們比自己懂得多,土豆、紅薯、玉米高產糧食沒見到,沒產出來,有些事情他就是想做也做不了,現在唯一對他們的要求,就是盡可能的收購糧食,至少要將本該繳納的地租糧食收購入庫,還有就是收購其他莊子的糧食。
一干叔叔伯伯爺爺們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滿口答應了下來,最快收購回本該屬于他們的糧食。
在他們眼里,劉衛民的,那也是他們的,自打遼東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