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武道意志,便是將自己的意念跟天地融合。
有的人觀山,有的人望海。
山海自在天地當中,能容山納海,那自然可以從中凝聚出自己的武道真意,踏入超凡。
張真人便是這么干的。
但蘇信不同,蘇信他感悟的天地,是天地大勢,是歷史潮流的滾滾向前不可阻逆,他要在一統天下的歷程中,體悟這種大勢,從而凝聚出自己獨一無二霸絕天下的武道意志。
蘇信本就跟五散人關系匪淺,再加上楊逍的支持,還有他獨身一人從波斯取回的圣火令的功績,最重要的是他天下無敵的武功,他終于在他親自發下請柬,召開的蝴蝶谷大會上,被推舉為了新一任的明教教主。
擁有了統領天下明教群雄的資格。
明教的勢力極大。
尤其是在諸多義軍當中,有超過八成,都或多或少的隸屬于明教麾下。
在召開蝴蝶谷大會之時,明教的一只義軍正在亳州跟脫脫作戰,場面危在旦夕,蝴蝶谷大會之后,蘇信帶著他花費了十年時間訓練出來的一萬龍象軍馳援。
面對驍勇善戰的脫脫統帥的十萬蒙元騎兵,蘇信帥軍以一當十,以步克騎,在野戰中大破元軍,斬敵數萬,就連那當朝宰相脫脫,也成了龍象軍的刀下亡魂,此戰之后,蘇信聲威一時無兩,那些原本打算聽調不聽宣的明教各路義軍,再也不敢陽奉陰違。
短短三年時間。
蘇信跟麾下的將領,統帥大軍,以龍象軍為先鋒,縱橫南北,從亳州一路北伐,跟趙敏的父親察罕帖木兒三戰三捷,徹底打掉了察罕所有的抵抗意志。
察罕本就是色目人,對蒙元也不是死心塌地,他本來就存著當曹操的念頭。
現在見到蘇信勢大,不可阻擋,便在趙敏的撮合之下,投降了蘇信,察罕投降之后,想要在新主公面前做出一份功績以顯其能,便帶著自己兒子王保保統帥部署精銳,跟蘇信麾下的徐達常遇春兵分兩路,一路從南到北,一路從西到東,兵進大都。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嚇的棄城而逃,這座從兒皇帝石敬瑭獻出幽云十六州之后,數百年沒有再歸復漢人之手的巍峨都城,終于再度回到了漢人的手中。
之后徐達,常遇春諸將又繼續一路北上,追亡逐北。
常遇春在捕魚兒海擊潰了元太子的大軍,俘虜了元太子妃,徐達帥軍攻克了應昌城,徹底剿滅了逃亡的元朝政權。
長城以北,無限廣饒的草原,自安史之亂后,再次成了漢人的疆土。
而察罕更是兵出玉門關,跨躍大漠,掃平了西域,之后一路向西,滅掉了察合臺汗國,一直打到河中地的撒馬爾罕,因為后勤實在供應不及,方才班師回朝。
蘇信還聽聞。
在察罕打到渴石城的時候,渴石有個叫艾米爾帖木兒的將領極為善戰,察罕率大軍圍攻了幾天都沒有攻下,最后還是隨軍的趙敏潛入城中,持著倚天劍,直接將這位帖木兒斬于劍下,察罕方才破城。
破城后察罕還頗為懊悔。
覺得自己女兒做事太過冒失,那位艾米爾帖木兒顯然是一位極佳的人才,就這么死了,殊為可惜。
蘇信也在這一統天下的滾滾大勢中凝結自己的武道真意,在他登極之時,終于凝聚成功,他當時接受群臣朝拜,天下至尊。
借著這天下共主的至尊之氣運,他一拳轟出,天地震動。
他一步一拳,腳踏虛空,在虛空中連踏七步,連出七拳,拳若雷霆,百里可聞,甚至還在虛空留下了七個拳印七個腳印,數月方散。
群臣見此異象以為神明,自然山呼萬歲。
再無人敢有異心。
做完這一切,蘇信離著召開蝴蝶谷大會成為明教教主統率群雄時,已過去了三年。
他在這個世界還能再待兩年。
他在登極大典上凝聚武道真意,憑借著鎮壓天地,天地獨尊的拳意,一口氣在十二重樓上邁出了七步方才達到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