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信笑了笑,說道:“海運。”
“海運?”白清兒聽到蘇信的這兩個字之后,她眼前也不由亮了一下。
“你要知道,海運的運力是河運的十倍甚至是幾十上百倍,一艘大海船一次可以運幾十萬上百萬斤的貨物,從中原的江南運到中原的北方,比通過運河來運可以至少節約七八成的時間。”
聽了這話,白清兒兩眼放光,她自然聽得出這里面的利潤有多大。
實際上,蘇信也覺得楊廣于其花費把整個帝國都搞崩的人力去開鑿大運河,遠不如拿出開鑿大運河十分之一不到的成本去開發近海航運。
近海航運的運力在運力上幾十倍于運河航運,同運量上,在時間成本上節約的時間也十倍于運河河運。
河運是自然河流,水流量大也就罷了,但運河這東西水量小,大船都要靠人力拖行前進,想要讓其通暢運行,需要每年花費巨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維持,一旦維護不及時,那運河又很容易淤積,實際上到了后來,運河河段至少一半都是因為淤積而無法航行,這樣年復日久,甚至還誕生了像是漕幫那樣寄生在帝國身體上吸血的蛆蟲。
所以以前蘇信看那些穿越成楊廣的,主角還義無反顧的挖大運河的時候就覺得可笑。
楊廣不懂近海航運的優勢,難道甚為穿越者的主角都不懂的。
尤其像是對高句麗作戰。
直接就可以在遼東修建臨時港口,利用近海海船來進行航運,用運河半年才能運過去的糧食物資,順風半個月,逆風二十天就能運完,而且需要的人力只需要運河河運的萬分之一,效率以及成本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至于說什么不懂伯努利原理不知道怎么逆風的情況下怎么利用風帆來航行也不要緊,這個時代的隋朝勞動人民雖然沒人總結出具體的伯努利原理來,但實際上,他們已經自行掌握了逆風航行的方法。
可以說,這個時代,發展近海航運只是差一款靠譜的海船而已。
不過這樣不是什么難題。
他還記得,在大唐雙龍傳的世界里。
住在琉球的東溟派就有大海船,甚至他們每次都能從琉球航行到中土來,從來沒發生過船毀人亡迷失方向的事,顯然是有極佳的航海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不發展近海航運而去挖大運河,這是腦子被驢踢了嗎?
當然。
這個時代遠洋航運自然是無比危險的。
稍有不少就要船毀人亡。
像是倭國派到中土來的使者,要是不沿著半島的海岸線走近海航道,沿著海岸航行,而是想橫跨東海的話,那在這個時代,是只能通過同緯度航行法來進行。
之所以如此,便是大海上沒有參照物,沒有辦法標識方位,唯一可以判斷方向的只有永遠指向北方的北極星。
而利用北極星的角度來定下的緯度,沿著同一條緯度航行,也就是這個時代進行跨洋航行,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也正是因為如何。
這個時代像是從中土到倭國去,要么從北海郡的登州出海,沿著渤海圈的海岸線,經過半島,到達日本,要么就是從寧波出發,同緯度航行,到達日本幾乎同緯度的地方登陸,用這種方法尚且有誤差,要是不用這種方法,那在大海上定然要迷失方向的。
蘇信見白清兒陷入了沉思,他也不打擾,只是淡淡的說道:“我能跟你說的都跟你說清楚了,至于以后你到底能做到多好,那就全看你自己的。”
說著,蘇信似乎是想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