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當鄧肯下場休息的時候,李良繼續在場上打。
這回李良不亂扔三分球了,他開始助攻,策應,擊地傳球。
掘金這邊進攻打得很簡單,一個擋拆后,有機會就突或者投,沒機會就自己打。
他們不搶前場籃板,全力退防。
這都是李良在場上指揮的,把他給累的,又當球員又當教練。
防守要大吼,進攻也要靠吼,吼著吼著,真把掘金的士氣給吼起來了。
這是李良的第四步,要提振全隊士氣,把球員的潛力激發出來。
以弱勝強,靠的就是一股氣,尤其在主場。
當掘金在第二節隱隱有起勢的感覺時,**維奇叫了暫停,把鄧肯換上場。
這個時候的**維奇還不是后來那個老謀深算的**維奇,他臨場應變為人詬病。
掘金這邊場上的形勢很明顯了,就是外線飆三分,外加個人突擊滲透。
**維奇遇到李良這種不講理的擋拆三分球,還真不知道怎么辦。
沒事,上鄧肯就行了。
結果鄧肯剛一上,先在進攻端犯規。
他在低位拿球,李良過來包夾,他不用手不用腳,用臉去包夾。
結果鄧肯抬手轉身的時候,一肘子“打在”了李良的臉上。
李良捂著面孔倒地,一副很痛苦的樣子,就差在地上打兩個滾了。
裁判響哨,吹了鄧肯一個進攻犯規,鄧肯一臉懵圈,我妹打到他啊。
裁判哪知道你打沒打到,但從他的角度看,鄧肯的胳膊肘確實擦到李良了。
李良都倒地了,肯定是打著了。
見裁判響哨,李良從地上起來,還裝模作樣捂著嘴唇,擦了擦,一副出血的樣子。
其實屁事沒有,就是裝的。
鄧肯兩次犯規了,李良還要抓一個機會。
想要騙NBA的裁判不是件容易的事,沒有一定實力做基礎,只能徒增笑爾。
李良的做法是投三分,吸引鄧肯的防守。
李良豁出去了,反正他的【強投三分】能力值上來了。
他不去做掩護了,讓加勒特出來給他掩護。
離開三分線一步的地方做掩護,然后直接三分出手。
這個距離誰都沒料到,結果還進了!
7中5的三分了,今晚李良的手感很好。
手感如果不好投不進,你怎么想辦法都是白折騰。
李良又鉆了當年防守對三分把控不嚴的空子。
李良仔細研究過1998年馬刺的防守風格。
因為擁有雙塔,98年的馬刺有全聯盟最好的護筐,最好的后場籃板保護。
后場籃板和場均蓋帽分別位居聯盟第一和第二。
同時,他們的搶斷是聯盟倒數第一,對手助攻數也是聯盟倒數第一。
說明他們在防守端重點掐對手的轉移球,不對攻擊手進行壓迫式防守,不進行賭博性搶斷。
可以說,這種防守思路在馬刺延續了20年,在此基礎上**維奇每年進行修補。
也正因為秉持這種防守策略,馬刺才特別害怕中遠距離的單打手——以科比為代表。
不講道理的一對一中距離投籃,能打得馬刺滿頭是包。
更不用說三分球,聯盟在經歷90年代中期的三分球縮短,導致三分球數量大增后,在1997-1998賽季,又把三分線變回了原來的距離。
馬刺曾在1995年吃過三分球的虧,在西部決賽被火箭下克上。
就是因為三分線縮短,火箭的三分火力全開,馬刺抵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