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被李良這一通Freestyle說的一臉懵逼。
你這不是和沒說一樣嗎?
我也知道我投籃不好,要么軟要么歪的,那您倒是指導我一下啊。
“我想學你的投籃姿勢,是這樣嘛?”
吳亦凡不放棄,學李良的手腕投籃發,小手一抖,一個三不沾。
李良看著吳亦凡的三不沾略感尷尬。
他告訴吳亦凡,“我的投籃姿勢比較高級,你還是別學了,學不會,科比的你也學不會。”
李良倒不是不想指導吳亦凡,是他真的沒法指導。
像他這種,還有科比、雷阿倫、庫里等球員的投籃姿勢,都是普通人難以復制的。
你硬要去學,結果就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并且命中率不咋地。
投籃姿勢這個東西,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要追求所謂的標準姿勢。
“那你覺得,什么樣的投籃姿勢最適合我?”吳亦凡又問道。
雖然他唱歌演戲都不怎么樣,但對籃球的喜歡還是非常真誠的。
既然他這么真誠的提問,李良當然也要真誠的回答他,道:“要不,你就學學馬里昂的姿勢吧,我覺得他的投籃姿勢挺酷的,聽我的沒錯,沒有人比我更懂投籃姿勢。”
吳亦凡一撇嘴,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李良也只是和他開了個玩笑,隨后他把納什叫過來,讓納什來指點吳亦凡投籃。
其實納什的投籃方式是相當適合普通人的,尤其是手臂力量不足的人,能夠充分使用到整條胳膊的力量。
而吳亦凡其實更喜歡受到李良或者科比的指導。
沒辦法,打籃球,帥也是一種硬需求。
指導吳亦凡成了名人賽開始前的一點小插曲。
在名人賽后,又進行了新秀挑戰賽。
到了第二天,技巧大賽、三分大賽和扣籃大賽又接連進行。
不過這次,李良沒有參加任何一項比賽。
全明星賽前都盛傳李良要參加扣籃大賽,達成史無前例的扣籃、三分雙冠王。
不過李良還是咕咕咕了,并沒有報名參賽。
畢竟要臉,自己的扣籃水平還是不夠。
就算有J博士的爆炸頭,他身體素質其他方面也達不到要求。
尤其是彈跳,這是一切扣籃的基礎,這個身體素質的提升是最困難的。
在系統中,彈跳、速度這兩項維度的增值劑已經漲到天價,李良要提高一點都要傾家蕩產。
而做任務呢?速度沒有任務,彈跳的任務最簡單,就是讓你遠距離的扣籃。
李良心想,NM的老子要是能扣,還用得著做任務嗎?
任務完不成,我怎么能這么遠扣籃呢?
我不能這么遠扣籃,我怎么完成任務呢?
任務完不成,我怎么能這么遠扣籃呢?
……然后就陷入了死循環。
所以,李良只能和詹姆斯一樣放鴿子,不然到時候扣籃大賽高難度一個扣不進,低難度扣進了丟人,他的一世英名豈不是毀了?
而李良在場邊親眼見證了16年的扣籃大賽后,不停的安慰自己,沒有參加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今年的扣籃大賽,可以說是2000年卡特、麥迪、弗朗西斯三雄爭霸后,最為精彩的一屆了。
在扣籃大賽參加的大牌越來越少,動作創意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森林狼和魔術的兩位小將扎克-拉文和阿隆-戈登奉獻了一場極為精彩的對決。
兩個人正好代表了扣籃界兩種風格,一個飄逸,一個力量美。
拉文飄逸修長,而戈登形如半獸人。
他們的對決讓人想起了當年邁克爾-喬丹和威爾金斯之間的對抗。
一個以滑翔、舒展而賞心悅目,一個則以暴力重扣刺激眼球。
同時,兩人在扣籃的難度上相較于前輩都有更大的進步。
拉文的風車,和戈登的折疊胯下,一時間讓多倫多和電視機前的球迷感到振奮。
連一向覺得扣籃大賽有些乏味無聊的李良,都在場邊驚訝的合不攏嘴,做出了和當年奧尼爾看到卡特扣籃時一樣的表情。
雙方的表現都太過于精彩,現場的評委滿分50分,說真的實在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