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萊昂納德一對一也很難限制李良,但不至于讓李良打成這個樣子。
維金斯去防守李良根本就是白給。
李良那強壯如馬龍的身體,神準如湯普森的三分,還有身高優勢,可以說是“一投四搶”的巔峰配置了。
杜蘭特或許有更好的得分技巧和臂展,但論得分的持續性、抗干擾性,真的不如李良。
其實從奧運會的時候,很多美國專家,諸如李良鐵粉范甘迪就已經看出來了,李良的球權消化能力可能已經達到了NBA歷史的巔峰值。
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取決于李良的打法,已經NBA目前的趨勢和潮流。
如果李良身處90年代的NBA,在打法訓練上,他肯定會有所改變,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他今天這個樣子,是根據NBA的潮流規則磨練出來的,當然是最高效的。
范甘迪在賽季初的時候曾預言,新賽季布魯斯-李很可能場均得分破35分。
結果范甘迪被啪啪打臉,李良連30分都沒有破。
事實上,范甘迪說并沒有錯,李良之所以沒破35,只是因為他不想,而不是不能。
到了季后賽,首輪打快船,李良兩場破40分,輕輕松松。
第一場打馬刺,又是三節50分,再度輕松自在。
最終,國王是分的優勢在圣安東尼奧帶走一場勝利。
火力全開的李良,沒有給馬刺隊任何一點機會。
**維奇賽前做的一系列準備,在硬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都是白準備了。
外沒有大閘,內沒有鄧肯,如今的馬刺就只是一只常規賽隊伍。
依靠流暢的進攻可以打打遭遇戰,到了系列賽的攻堅戰,就疲軟了。
而在另一塊場地上,雷霆和湖人的搶七大戰也有了結果。
擁有韋德、萊昂納德的湖人,還是借助主場之力,在斯坦普斯以5分的優勢擊敗了雷霆,順利殺入西部半決賽。
這樣,西區半決賽的四支球隊,有三只來自加州。
西部已經變成了加州內戰,唯一在抵抗的,就只剩下德州馬刺了。
而德州的這面旗幟,在一天之后,再度落下。
馬刺和國王的第二戰,繼續在圣安東尼奧進行。
這一場,馬刺吸取了上一場的教訓,改變了防守策略。
首先,**維奇改用新秀莫里首發,替代老邁的帕克。
充滿活力的莫里,在比賽中被要求去盯防李良!
當然,他只是領防騷擾,并且在防守中絕不起跳,只貼身防守,就是為了防李良的三分。
然后,中距離、三秒區,馬刺重重補防,防李良的突破。
這一招的確起到了效果,李良沒辦法像第一場那樣瘋狂的扔三分了。
但這一招也有副作用,底角、側翼空位被徹底的拉開。
上半場國王的三分命中率不行,導致馬刺取得了領先優勢。
中場休息時,李良告訴所有人,“把那該死的三分球命中,我們就能贏球!”
到了下半場,塔克、戈登爆發,三分球連續命中。
馬刺就是在賭,賭國王其他人三分球投不進。
結果,一波三分,追平比分。
又一波三分,反超,馬刺絕望。
打不過啊!
阿德和加索爾組成的內線雙塔,在國王面前顯得又軟又慢,進攻慢,防守軟,顯得異常雞肋。
如果早個5年,這會是一對非常強大的組合。
現在,他們已經被時代的浪潮拋在了身后。
國王在圣安東尼奧再下一城,兩個客場全部取勝。
西決已經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