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明深呼一口氣,然后對著葛強點了點頭,“好的,那我們就開始吧。”
葛強作為汽車方面采訪報道的資深記者,對于汽車工業也是十分的了解,在采訪周景明之前,更是做足了功課,所以在得到周景明的同意之后,葛強對隨行而來的攝影師點了點頭,雖然這段采訪不一定要放到電視上,但是能夠留下視頻錄像,想必日后也是極為珍貴的。
“好的周先生,我聽說你是在去年六月份,通過申請提前畢業,才進入到上汽轎車廠參加工作的,能說一下當時為什么選擇提前畢業嗎?”葛強拋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這樣的問題周景明早就準備好了,調整好情緒之后,周景明便回答道,“這樣的問題,我在遞交申請的時候,學校的老師也曾問過我,所以我的回答還是一樣,光靠理論研究,是沒辦法讓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親自投身于汽車工業中,實干興國,空談誤國,我始終是一個堅定地實踐者。”
葛強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絲驚訝,他沒想到從周景明口中竟然能夠說出這般大氣磅礴的話,而且看得出,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單純為了采訪而準備的。
“最近一段時間,申城里最流行的事情便是買車與競拍牌照,我想問的是,你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才能夠敢為人先,勸說政府放開對私家車消費的管制的呢?”葛強迅速的將周景明的回答記錄下來,然后就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周景明笑了笑,“汽車工業的發展始終有兩個方面,最初的一方面當然在我們,我們要生產出更好的車子出來,而車子生產出來之后,就必須流向消費端,這樣我們才能擴大再生產,這是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一個原理……”
接下來的時間里,葛強又接連問了周景明好幾個問題,沒一個問題,周景明都能從自己的角度,結合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給出精妙的回答,而雙方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也變得更加放松起來,采訪最初的嚴肅也慢慢消失,變得歡快起來。
“好了,采訪的最后,我想問一下周先生,你對于我國的汽車工業以及汽車從業者,有什么想說的嗎?”采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之后,終于進入到了尾聲。
“有什么想說的?”周景明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才認真地回答道,“我國的汽車工業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二十多年,這其中,是老一輩汽車人心血的結晶,汽車的第一次創業是建設一汽,第二次創業是一汽的改型換代,前兩次創業,我們都沒能參與其中,但是我們正在迎來國內汽車工業的第三次創業,那就是轎車項目的上馬。”
“我們中國有著世界上最絢麗的文化,有著世界上最熱血的青年,我希望,也相信不久的將來,滿大街跑的都是我們自己造的車子,就算我老了,我也愿意躺在地上,化為一座橋,讓大家踩著我的身軀走過,實現我們幾代中國人做的汽車強國夢!”
周景明的這番話,可謂是慷慨激昂,在場的人無一不是聽得心潮澎湃,而像徐廣祿這樣經歷過汽車工業前兩次創業的老一輩汽車人,更是眼含淚水,汽車強國夢,他們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嗎?
“謝謝周先生接受我們的采訪了,下面能否拍幾張照片,我們也好刊登在報紙上?”同樣聽得熱血沸騰的葛強,也是不得不深呼一口氣,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來。
“好的,麻煩你了。”
接著,在葛強的安裝下,周景明先是照了幾張單獨的照片,然后又和徐廣祿以及趙柯等人照了幾張合照。
為了保證采訪的全面性,葛強又對徐廣祿以及趙柯兩個人做了簡單的采訪,不過問的問題,都是和周景明有關的。
“周先生,不得不說,我采訪過許多關于汽車業內的人士,但是你卻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你身上,我真的是看到了國內汽車工業的未來。”葛強由衷的說道。
“汽車工業的未來不是單靠我一個人的,而是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奮斗出來的。”周景明笑著回答道。
“這是一次很棒的采訪體驗,希望下一次再來采訪你的時候,我國的汽車工業,會是另一番光景。”說著,葛強就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而周景明也連忙握住葛強的右手,臉上始終掛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