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葛強兩個人之后,周景明第一時間將脖子上的領帶給扯了下來,“帶這玩意真難受,還是拿下來舒服。”
“小周,你剛剛采訪時候說的那些話,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真希望在我去世之前,能夠親眼看到我們國家也能夠躋身于世界汽車強國之列。”徐廣祿突然感慨萬千的說道。
正在解領帶的周景明動作一滯,隨即笑著說道,“廠長你放心,這一天不會遠的,我們所有人都會看到這一天的。”
《人民日報》的工作效率不可謂不快,采訪結束的第二天,報紙上就刊登出了這篇報道。
《周景明:一個愿為中國汽車工業奉獻終生的年輕汽車人》。
這就是這篇報道的題目,刊登出來的內容,原汁原味的還原了當時采訪的情景,報紙刊登出沒多久,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番轟動。
八十年代的時候,最講究勞動與奉獻,周景明采訪時候說的那些話,無疑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標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更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燕京,機械工業部。
某一間獨立的辦公室中,坐著一位已經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人身體微微發福,但是精氣神一直很好,諾大的辦公室中,裝修卻極為的簡陋,除了一張辦公桌以及幾把椅子之外,再沒有其他的物品。
老人生活簡樸,在整個系統中,都是出了名的。
喝了口茶之后,老人像往常一樣,拿起手邊的《人民日報》,準備看一下最近都有哪些值得關心的大事,這是他多年來的工作習慣了。
“周景明:一個愿為中國汽車工業奉獻終生的年輕汽車人……哦,這個應該就是老馬經常提起的那個后生吧。”
老人很自然的就看到了這篇報道,看到名字的那一刻,他也想起來,自己這段時間,經常能聽到周景明這個名字。
推了推老花鏡之后,老人便開始認真的讀了起來,年歲已高,只有兩千字不到的采訪,老人愣是看了十多分鐘。
“就算我老了,我也愿意躺在地上,化為一座橋,讓大家踩著我的身軀走過,實現我們幾代中國人做的汽車強國夢!”
讀到最后一段話的時候,老人突然就變得激動起來,“好!說的好啊!”
連說了好幾個“好”字之后,老人用顫巍巍的手拿起了電話,說了幾句之后,很快就有個人走了進來,“饒部長,您叫我有什么事嗎?”
饒部長,饒斌!
中國汽車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