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二月份,對于申城汽車齒輪廠的收購,也進入到了最后的階段,周景明與錢龍成兩個人,分別代表各自的工廠,完成了對齒輪廠所有權的變更,而尋明齒輪廠這邊,也在所有權變更后的第二天,開始進行搬遷工作。
所謂的搬遷,實際上倒不如說是人員的遷移,因為工廠真正有價值的,除了剛買的那臺進口機床之外,就是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了,所以盡管距離新的工廠比較遠,搬遷工作也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
新工廠那邊的住宿,何應尋也早就安排好了,周爸等人到那邊依舊是住的員工宿舍,相比較原先的小工廠,新工廠那邊的生活設施更為的完善,所以十多個工人沒有任何的意見,很高興的就搬了過來。
而在搬遷完成之后的第二天,新成立的上汽尋明齒輪廠,就召開了第一次員工大會,也是新工廠的開業大典,周景明與何應尋等人分別給全體員工作了一番講話,開業典禮結束之后,齒輪廠也正式開始生產!
與此同時,未來創新工作室也在2月14號那天,正式掛牌成立,而工作室的地點,就在原來的尋明齒輪廠,車間內的生產線已經被拆除了,廠內的所有雜物也都被清理干凈了,至于廠內的建筑,周景明暫時保持了原狀,準備根據后續的研究需要,再進行一定的改造。
“各位跟我都是農機學院的同事,我也就不跟你們客套了,既然咱們是一個科研團隊的了,以大家的職業操守,想必一定會按照既定的目標,盡全力完成的。”蘇望亭作為團隊的負責人,站在眾人前面說道。
作為農機學院的首席專家,蘇望亭的威望自然是不用多說的,有他牽頭,其余的老師肯定都是心服口服的。
前期的創新工作室中,總共有六名潤州工學院的老師加入,按照周景明的要求,這六名老師,基本上都是來自不同的專業,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汽車是一個整體,無論研究哪個方面,都需要考慮其余總成的影響。
團隊成員的多樣化,有利于集思廣益,更加全面的做出選擇。
“今天是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那我們就趁著這股熱乎勁,把第一階段的任務先說一下。”說完,蘇望亭就看向了周景明。團隊名義上的負責人是蘇望亭沒錯,但是具體要做什么樣的研究,卻是周景明說了算。
周景明笑了笑,也沒有任何的膽怯,“各位老師,那我也就不客氣了,就由我來跟大家講一下這一階段,我們需要做的任務吧。”
“我們工作室第一個目標就是大幅度提升汽車的動力性,而為了提升汽車的動力性,我們是要分好幾個階段,而第一階段,就是從減少汽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開始,這一點就要涉及到空氣動力學的知識了,所以如果有人對這方面不太了解的話,可以考慮補充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了。”
“如果是減少風阻系數的話,那就要對車身的造型進行優化,但是現階段世界范圍內,車身的造型已經定型了,想要在這種背景下減小風阻系數的話,我覺得效果不一定理想。”其中一個懂空氣動力學的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剛剛這位老師提的問題非常關鍵。”周景明笑了笑,繼續說道,“正因為現階段流行的車身造型,已經不好再減少風阻系數了,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徹底顛覆目前的車身造型,將車身向流線型方向進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