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明再次對大家歉意的點了點頭,然后繼續說道,“除了上述幾個變化之外,對于車頂線條長度,也可以做適當的增加,因為這樣設計會讓一輛車整車姿態看上去更加修長和動感,由此來增加體量感,這一點可以通過將車頂線條和C柱線條融合,弱化車頂線條到C柱之間的轉折關系來實現。這樣一來,就可以將C柱的形象歸納到車頂線條中,在視覺上就可以起到一個延伸車頂的作用。”
說完,周景明將那張紙翻了過來,白紙的背面,則是一張更為詳細的車身造型圖,相比較現在流行的方方正正的車身造型,圖上的車身造型,線條更為的優美,流線型的車身,使得汽車看起來動力感十足!
這對于見慣了方正車身造型的蘇望亭等人來說,周景明所展示的車身造型,視覺沖擊力著實是太大了。
“小周,這樣的車身造型,是不是與現在的大眾審美背道而馳呀?”
“對呀,現在的車子都是方方正正的,按照你說的去設計,車身變得這么圓潤,風阻系數能不能減小暫且不說,消費者愿不愿意接受才是關鍵。”
…………
面對好幾個老師的質疑,周景明沒有急著解釋,而是看向了蘇望亭,“蘇老師,你怎么看?”
蘇望亭眉頭緊鎖,“我倒覺得審美方面都是次要的,關鍵在于,按照你說的,設計成流線型車身,以目前的鈑金技術水平,似乎沒有哪種車床能夠做到這樣的加工效果。”
這才是正解!
現在的車身之所以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方面就是因為機床加工水平還沒有發展到使之圓潤的地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被動安全法規以及排放法規還沒有成型,但是再過幾年,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會促使車身的造型朝著流線型發展,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真要把一個車身設計的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再加上風洞試驗的話,沒有個兩三年的時間,是完成不了的,周景明的想法是,既然以后都是這樣的潮流,早做準備最好不過了。
“各位老師剛剛的疑惑我都知道了,但是一款車型沒有投入市場,就斷言它不會受到消費者的認可,未免顯得太武斷了,至于蘇老師所說的加工水平的限制,其實也不用太過困擾,從設計到投入生產,中間還有很長的時間,我相信這幾年的發展,會幫我們解決這樣的技術問題的。”周景明笑著對眾人說道。
蘇望亭沒有急著表態,而是略作思考,然后才看向了周景明,“你是雇主,既然你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那我們就按照你說的方向去試一試吧。”
既然蘇望亭都這么說了,其余的老師也就都默認了。
“我剛剛所說的A柱、B柱以及C柱的變化趨勢,只是一個大概的方向,具體怎么變化,還需要各位老師做精確地理論計算,力求將風阻系數控制在最低限度內。”
“還有個問題。”蘇望亭看了看周景明,“這次的車身設計,參照的車型是哪一款,總不能憑空想象吧?”
“申城牌小轎車吧!”周景明沒有任何的猶豫。
第二代的申城牌小轎車,周景明就打算對車身做出這樣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