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氣缸蓋設計師滿足不了缸內直噴的要求的,你看,這一部分是算在燃燒室中的,這樣的機構不利于燃燒室內氣流的運動以及混合燃氣的形成,還有這里,如果混合燃氣點燃之后,火焰的傳播也會受到干擾……”
周景明拿著王援朝設計的氣缸蓋圖紙,仔細的做著點評道。
兩個人的分工很明確,缸內直噴中的核心元件,高壓油泵以及噴油器,都是由周景明負責的,而像氣缸蓋以及進氣管這樣的次要一點的部件,則是交給了王援朝,至于后續的電控原件,周景明打算完成這些具體結構的設計之后,再去考慮。
王援朝手里拿著好幾個別的發動機的氣缸蓋,若有所思,這些氣缸蓋,既有申城牌小轎車上的,也有VR6發動機剛剛設計好的,王援朝最初就是參考這些氣缸蓋,再加上缸內直噴的特殊要求,做出了這樣的設計,本以為還不錯,但沒想到還是有這么多的缺陷。
對于八十年代的設計人員來說,因為計算機技術還不成熟,CAE與CAD技術還沒有應用到工程當中,如果放到后面,只需要一個計算機模擬,周景明就能把剛剛說的那些內容很直觀的呈獻給王援朝了,但是現在,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了。
不過一旦有機會,周景明會毫不猶豫的引進計算機來輔助設計。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的話,我可以將我的設計思路提供給你,你到時候對比一下,就能知道其中的差異在哪里了。”見王援朝一直沉默不語,周景明擔心會打擊到他的自信,所以就這樣說道。
“你先讓我再想一想吧,明天的話我想再去一趟VR6發動機項目組那邊,他們那邊的實驗條件好,我到時候現場觀察一下。”王援朝卻是搖了搖頭說道。
“這樣最好了,你要是能自己搞明白,對于你日后的設計工作,將會是一筆不可多得的珍貴經驗。”
“別光說我,你這邊的高壓油泵進行的怎么樣了?”王援朝將頭湊了過來問道。
“其余的都還好,就是油泵的升程還沒有完全定下來,這個還需要根據發動機的具體性能、滾輪挺柱的壽命以及驅動凸輪的型線有關,我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理論計算,不過應該在3.5MM左右。”周景明指著桌子上的圖紙說道。
王援朝認真地拿起圖紙看了看,相比較自己只有初步的設計圖紙,周景明負責的高壓油泵設計,則要詳細的多,具體的安裝位置,油泵的噴射壓力乃至型號以及制作材料,全都標注出來了,一旦升程確定下來后,那么高壓油泵的設計就算是完工了。
兩個人明明是同時開工,而且周景明的設計結構比自己還要復雜,進度卻要比自己還要快,這讓王援朝不得不佩服。
第二天,周景明帶著王援朝再次來到了VR6發動機聯合項目組那邊,借助項目組那邊的儀器設備,再次強化了對于發動機噴射系統的認識。
又過了兩天之后,蘇望亭也帶著潤州工學院的幾位老師,來到了創新工作室,由他們負責的車身造型設計已經有了突破,按照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他們將流線型這個概念運用到了極致,但他們畢竟不是搞工業設計這一塊的,理論設計可能沒有問題,但若是上升到美學這個層次,可能就有些差強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