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前翼子板再向前收縮一下,而后翼子板則要往后收縮,同時,風窗玻璃在保證駕駛員視野開闊的前提下,盡量的躺平,與車頂要圓滑過渡,還有前發動機罩、后行李箱蓋與車廂要平順圓滑的連接,這樣看起來,整個車身造型是渾然一體的……”
周景明手中拿著鉛筆,對著蘇望亭他們帶過來的簡圖以及局部圖,詳細的做著分析,而蘇望亭等人,也是一邊聽一邊做著記錄,理論研究方面他們或許并不差,但是車身美學上,他們就比不過周景明了,畢竟這種圓潤的車身造型,讓見慣了方方正正車身的他們,也絲毫感覺不到有多少美感。
“各位老師,減小風阻系數,只是這次車身設計的一個目標,但不是全部目標,而且從剛才的設計中來看,像車燈這些車身裝飾物都存在明顯的凸出,這對于高速行駛的汽車而言,并不利于降低風阻系數的,所以,盡管你們的理論計算得出的風阻系數在0.35左右,但實際的風阻系數,肯定遠不止于此。”
匯報完車身設計這個項目之后,周景明又向幾位老師介紹了一下他們正在研究的缸內直噴項目,對于周景明他們的進度之快,蘇望亭唯有豎起大拇指,才能表達內心的震撼。
“蘇老師,車身設計這方面還得再麻煩你們,不過單靠理論計算,風阻系數是不可能有進一步減小的空間的,最好能做一下風洞試驗,才能有效檢驗設計的成果如何。”周景明帶著蘇望亭在工作室外面,邊走邊說道。
“風洞實驗室所需要的建造經費可不少,你哪來的錢去建造呀。”蘇望亭苦笑著說道。
“錢的事情蘇老師不用擔心,您以為我們正在搞得缸內直噴是為了什么,只要這個專利在我們手上,不愁沒有人花錢購買。”周景明笑著回答道。
再有幾個月的時間,缸內直噴的設計就要結束了,到時候就是布局專利申請這一領域了。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八月份,申城的酷夏周景明是見識過的,尤其這會兒國內還沒有空調的概念,悶熱的小屋中,只有一臺電風扇在吱呀吱呀的轉動著。
周景明和王援朝兩個人就這么光著膀子坐在電風扇下,緊鑼密鼓的做著最后的準備,經過這四個多月的努力,缸內直噴各個主要零部件的設計,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但是因為實驗條件有限,周景明并沒有機會對這些設計進行優化,但這并不妨礙接下來的專利申請,因為專利更重要的是側重于“點子”,至于后續的商業價值,則需要進一步的開發。
畢竟每個公司的發動機參數不同,缸內直噴的參數也會不同。
“氣缸蓋、高壓油泵、噴油器、活塞……”一個又一個零件的設計圖,都被周景明有序的擺在了桌子上,每一張圖紙上,都標有詳細的技術要求,而在這些零部件圖紙下面,則是一副完整的裝配圖。
“好了,接下來,咱們就開始逐一申請專利并且撰寫論文了。”一切的圖紙都準備好之后,周景明搓了搓手,又看向了王援朝,“這樣子,專利的申請由我來負責,至于缸內直噴的論文,三哥你來寫,咱們分頭行動,是時候給汽車產業,上一劑猛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