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萬的專利使用費,加未來免費提供缸內直噴生產線技術,再加上在汽車電子領域優先合作權,這就是周景明爭取到的主要合作權益!
除了這些之外,合作協議上還規定了其余的一些細節,比如博世公司雖然在歐洲擁有缸內直噴這項技術的獨家代理權,但是每有一個廠家向其購買缸內直噴這項專利的使用權之后,周景明的未來創新工作室有權獲得百分之十的分成。
此外,博世公司還會無條件為缸內直噴的后續研究提供實驗條件以及技術支持,并且在后續的商業運作中提供推廣資源。
而作為回報,如果周景明后期有其余的汽車前沿技術的發明專利,博世公司有優先申請合作的權利。
總的來說,這一份協議,周景明所占的利益肯定是更多一點,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于博世來說,這絕對是一筆超級劃算的投資,因為這份協議所能給他帶來的未來收益要遠遠超出現階段付出的成本。
而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這邊,也是將這一次的技術交流的主要成果進行了匯編,以專門會議期刊的形式進行了公布,其中,周景明匯報的缸內直噴技術,更是占據了主要版面。
一時間,國內的汽車行業為之驚嘆,很多發動機方面的專家更是第一時間將那篇論文拿過來進行研讀,而相關的報紙也是迅速對此做出了回應。
“國內首次!一場新的發動機技術革命悄然拉開序幕。”《中國汽車報》用了一整面的頭版對這篇論文進行了報道與分析。
“無愧于機工系統的典型——周景明,新時代汽車工業的領航者!”《南方都市報》則是從周景明的角度,來對這一件事進行了回應。
與此同時,國家專利局那邊,也是迅速地對周景明遞交的專利申請給予了高度重視,原本審核周期漫長的專利申請,周景明僅僅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就獲得了缸內直噴這一項技術在國內的專利許可。
時隔半年之后,周景明再一次以領軍者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然而,相比較國內對于缸內直噴這項技術的熱議,國際方面,對此卻是反響平平。
其實仔細想想也能夠想清楚,國內對這項技術大肆進行宣傳報道,是因為這是國內第一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核心技術,缸內直噴在振奮人心方面的作用,遠遠超出了這項技術本身的價值。
而對于國外的汽車廠商,他們更關心的是這項技術是否有商業價值,缸內直噴目前只是在理論上可行,具體能否進行量產以及裝車成功,這些都不得而知,很多廠商其實都在翹首以盼,等待這項技術后續的消息。
盡管如此,當博世公司宣布跟周景明的未來創新工作室就缸內直噴合作事宜,達成一致協議的消息之后,不少汽車廠商,還是被小小的震驚了一番。
西德,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
“怎么樣,周景明跟博世的這一次合作,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的,博世公司是直接買斷了這項技術嗎?”弗蘭克一臉凝重的看著自己的秘書問道。
“根據正在中國參與VR6發動機研發的托馬斯傳來的消息,博世跟周景明的這次合作,應該不是買斷的形式進行的,具體的合作條款,中國那邊也沒有公布。”秘書恭敬地回答道。
“那托馬斯對于這項技術的評價是什么,有沒有發展的潛力?”弗蘭克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