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有多少搞汽車的民營企業家是從一開始就進軍整車行業的?基本上都是在其他行業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之后,才慢慢的將核心業務轉移到整車領域的。
像周景明這樣的,因為頭頂著一個“重生者”的光環,有著這個時代所不具有的信息資源,剛剛工作兩年多,就能靠著一項缸內直噴的專利獲得兩千萬的資金,在起點上,其實已經遠遠地甩開了很多人。
所以現在看來,不論是吉利的李書福,還是比亞迪的王傳福,亦或是被人嘲笑為“豪車搬運工”的眾泰,這些人在決定進軍汽車行業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肯定要比周景明多得多。
所以那些對國產車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人,是否應該換位思考一下,換做是自己,真的就能讓國產車實現騰飛嗎?
想到這里,周景明也就覺得沒有什么好抱怨的地方了。
“那你是打算將這個風洞實驗室建造在申城嗎?”蘇望亭接著問道。
“嗯。”周景明點了點頭,“我這次回去之后,就會去著手準備這件事,實驗室的建造以及相關設備的采購,也打算按照歐洲最新的標準來。”
未來的話,周景明將會把申城作為他在國內的研發中心來布局,所以現階段所有的重要設備,周景明都會讓它們落戶在申城。
至于風洞實驗室的具體位置,周景明則是計劃放在未來創新工作室,只要把原先的生產車間和熱處理車間拆掉,只保留宿舍以及食堂,剩余的地方用來建造一個一比五比例的風洞實驗室,絕對是綽綽有余的。
在潤州工學院待了一晚上之后,周景明第二天就趕回了申城。
風洞實驗室的建造,還需要向相關部門進行報備,獲得審批之后才能夠動土建造,不過這畢竟是一個有利于申城汽車工業發展的好項目,在嘗到了汽車行業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之后,申城市政府這邊,也是很快就就批準了周景明的申請。
既然項目已經獲得批準之后,周景明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聯系風洞實驗室這邊的專業人士,并且將這個項目全權委托給他們來進行負責。
因為這一次要建造的風洞實驗室,周景明完全是按照歐洲標準來的,所以團隊的成員,也都是來自歐洲,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德國人,而周景明也是通過博世公司作為中介,來幫忙聯系的這些專業人士。
風洞實驗室的設計團隊,以后就都住在了創新工作室的宿舍中,并且在這些人到來之前,周景明就已經找人將廠區內沒有用的建筑全都拆除了,只待團隊給出技術方案之后,就可以正式進行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