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景明也是在當天下午,就來到了小福娃轎車在申城的生產基地,詳細的了解了一下目前的施工進度,因為年產規模是姑蘇市生產基地的兩倍,達到了年產十萬輛的水平,所以這邊的生產車間,至少要等到七月份才能投產。
也就是說,今年三、四、五、六總計四個月的需求,只能由姑蘇市的生產基地來滿足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關于小福娃轎車的熱度卻依舊沒有褪去,就在新車發布會結束之后的第十天,《人民日報》找到了周景明,表示想要就小福娃轎車這件事,來對周景明做一次專訪,這樣的宣傳機會,周景明自然是不會錯過的,所以當即就同意了這次的專訪申請。
采訪被定在了一月16號那天,而負責采訪周景明的,依舊是《人民日報》在申城的記者葛強,采訪的地方被放在了天明公司的總部。
“周總,很榮幸能夠再次采訪你。”記者葛強一見面,便熱情地說道。
當初第一次采訪周景明的時候,周景明還是上汽轎車廠的普通員工,一晃幾年過去了,周景明現在卻已經是一個大型汽車公司的老板了,尤其是今年剛剛推出的小福娃轎車,更是在整個國內掀起了一股熱潮,讓葛強不得不佩服。
“能夠接受你們的采訪,也是我的榮幸。”周景明笑著回答道。
“那周總,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開始采訪了。”葛強準備好錄音筆,笑著說道。
“周總你也知道,這段時間天明公司發布的小福娃轎車,成為了全國人民熱議的話題,能問一下開發這款車的出發點是什么嗎?”一切準備好之后,葛強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從決定開發小福娃這款車那個時候起,我對于這款車的定位就一直是家庭轎車,真正屬于我們中國的家庭轎車。不論是歐洲,還是美國,亦或是日韓這些國家,都是有著自己的家庭轎車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汽車工業也成了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如果沒有一款屬于我們自己的家轎,我覺得對于一個國家的汽車工業來說,是不完整的。”
…………
“最近一直有人在說,中國的汽車工業,前二十年饒斌老先生是主角,而饒斌之后,你就是國內汽車工業的領航者,你怎么看待這樣的觀點?”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之后,葛強繼續問道。
“能夠將我跟饒斌老先生相提并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但是我覺得,饒斌先生是無可比擬的,在中國汽車工業上,只有一個汽車之父,那就是饒斌先生,是他給我們的汽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我現在所做的,無非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修修補補罷了,饒老先生的功績,誰也無法超越,這款小福娃轎車,也是我送給饒老先生的一個禮物。”
周景明深呼一口氣,飽含深情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