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意大利人口4500萬。
參考兩次世界大戰,意大利可以動員的兵力大概在600萬左右。
別驚訝,就是能動員這么多,任何國家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戰爭潛力都是極其恐怖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戰前人口約3.55億,動員兵力為4257.8萬。
同盟國戰前人口共1.4億,動員兵力共計2285萬。
俄德戰爭爆發時,俄羅斯人口1.9億,最終動員兵力2700萬。
德國在二戰前總人口大約8000萬,動員兵力大約1700萬。
參考德國的動員力度,意大利可以動員的兵力接近1000萬。
所以理論上來說,托尼·皮奧拉說的也沒錯。
但是在實際中,托尼·皮奧拉就是把牛皮吹上天。
另一個時空,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總兵力一共200萬。
這200萬包括意大利派到北非的60萬人,以及派到阿比西尼亞的50萬人。
英國現在已經動員了500人加入軍隊,這個數據包括英國從殖民地和海外領征招的仆從軍。
南部非洲現在已經征召了大約550萬人,其中包括南部非洲聯盟國家部隊。
美國現在征召了650萬人,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
所以說技術,說資源都沒說到點子上,盟軍能贏得勝利,靠的就是人多。
意大利要是窮兵黷武,確實能征一千萬人,不過征完之后意大利人估計要造反,意大利人就是這么愛好和平。
托尼·皮奧拉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就是在忽悠維塔利,能嚇住最好,嚇不住再說。
維塔利無所謂,他只是執行者,沒權利做出決定,有權利做決定的人在卡薩布蘭卡。
其實托尼·皮奧拉自己也知道,他現在情況不妙。
阿尼姆和梅賽先后投降,這倆的重要性比托尼·皮奧拉高很多。
尤其是梅賽,伏爾加格勒戰役結束后,梅賽已經成為意大利的英雄,在意大利國內的影響力大增,要不然胖光頭也不至于匆忙把梅賽派到北非。
梅賽和阿尼姆現在已經被送往卡薩布蘭卡,他們也必須和盟軍合作,才能獲得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羅斯福抵達卡薩布蘭卡的第二天,會議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