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戰役結束后,巴頓痛定思痛,模彷南部非洲裝甲部隊的訓練和管理方式,對麾下的裝甲部隊嚴格要求。
巴頓的能力先不說,執行力很強,他之前在美國國內就負責裝甲部隊的訓練工作,很有心得。
巴頓綜合南部非洲方式和自己的經驗,摸索出一套適合美軍的作戰方式,他手下的部隊都是剛剛抵達歐洲,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真正的戰場。
“自由法軍正在向巴黎迅速推進,如果我們不加快速度,那么我們就將在競爭中落后。”蒙哥馬利是競賽狂人,不放過任何機會。
“你錯了,我們是盟友,彼此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巴頓不接受綁架,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恩怨自己解決,美國人跟南部非洲人一樣地位超然。
阿爾及爾的巴頓同樣不著急,6月29號,從西班牙方向攻入法國境內的第三集團軍主力占領馬賽,將盟軍戰區聯系起來,諾曼底方向的盟軍終于獲得穩定的大后方,共馬賽將物資送到諾曼底,現在看上去比樸茨茅次更容易。
為了籌備“龍騎兵”計劃,巴頓在阿爾及爾囤積了大量物資,僅各種油料就超過五萬噸,這些油料可以滿足十個裝甲師三個月的作戰需求。
參加“龍騎兵”行動的盟軍只有五個裝甲師,油料供應非常充足,反倒是諾曼底美軍在第三裝甲集團軍抵達之后,油料供應開始吃緊,美軍還是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后勤保障一直是短板。
“要把物資從馬賽送到瑟堡也不容易,法國境內的鐵路遭到我們的狂轟濫炸,又遭到德軍有組織的破壞,修復的話需要時間。”奧斯卡說話的時候都不敢看戴高樂眼睛。
盟軍和德軍在法國作戰,最受傷的肯定是法國人。
法國不僅交通設施遭到破壞,各種基礎設施的破壞都很嚴重,而且往往都是盟軍飛機剛炸過,德國人又用炸藥炸一遍,等到戰爭結束后,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修復。
戴高樂為了組建自由法軍,已經欠了一屁股債,不知道多少年才能還清。
維希法國政府不用說,就算有錢也會被德國人搶走,自由法國能繼承的估計只有債務。
正常情況下,要彌補損失肯定要向德國人索賠。
不過參考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支付賠款的情況,估計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反正未來別管英國人和德國人怎么想,戴高樂肯定是不想打了,老老實實過日子多好。
“現在不是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最關鍵的問題,是以最快的速度收復巴黎。”戴高樂分得清輕重,往諾曼底輸送物資的難度越大越好,最好連一顆子彈都別送。
這話肯定不能說出來,大伙都明白就行,南部非洲和自由法國囤積的物資,憑什么為美國人買單
上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人可是空著手來歐洲參戰,武器裝備都是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買單。
這一次并不是溫斯頓和戴高樂學聰明了,而是美國人看不上英軍和法軍的裝備,只好用自己的。
就拿最基礎的步槍來說,南部非洲軍隊和美軍都已經列裝了半自動以及全自動步槍,英軍用的還是恩菲爾德呢。
戴高樂更干脆,自由法國沒有軍工生產能力,武器裝備都是從南部非洲賒欠的,美軍就算看得上,戴高樂也不給,反正沒有你們美國人,還有南部非洲大腿可抱。
“總統閣下,你現在就可以設計入城儀式了,這個榮耀注定屬于你,也只能屬于你。”巴頓有信心,英國人打個卡昂就這么難,美國人還在瑟堡研究火炮齊射,等他們都整明白,黃花菜都涼了。
也不涼,蒙哥馬利和巴頓積累的經驗,在接下來攻入德國本土作戰的時候還能用得上。
如果到時候德國人還沒有投降的話。
“我不需要入城儀式,我更想要受降儀式。”戴高樂正在下一盤大棋。
“受降儀式么要不要在火車上舉行”巴頓積極建議,在他說的那列火車上,發生過很多次著名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