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不好聽的,誰能保證上千萬美國大兵,在回到美國之后馬上就會變回那個遵紀守法的模范公民
如果不能,等上千萬美國大兵回國,那么美國將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道德大滑坡。
“菲律賓并不像我們的政府宣傳的那樣毫無價值,我們每年在菲律賓投入上千萬美元,又有多少是真正用于菲律賓的建設上如果菲律賓的官員都能盡職盡責,那么在日軍入侵的時候,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菲律賓人選擇加入日本仆從軍――”紐約州州長托馬斯杜威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的時候直言不諱,他被認為是杜魯門在兩年后最重要的對手。
托馬斯杜威1902年生人,今年剛剛43歲,他并不是一位政治素人,去年的總統大選,杜威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惜敗于羅斯福。
和草根出身的杜魯門不同,杜威出身名門,在第一批移民美國的清教徒中,就有杜威的祖先。
杜威一路接受精英教育,先后從密歇根大學和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著名律師、地方檢察官、特別公訴人,在杜威或其辦公室所起訴的有組織犯罪者中,有94的被告被判決有罪,這個成績在美國出類拔萃。
美國是個有錢人可以為所欲為的國家,有錢人犯罪不僅可以游說陪審團,甚至可以買通法官,所以讓有錢人認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正是憑借出類拔萃的成績,杜威被認為是20世紀最卓越的公訴人,去年他雖然輸給羅斯福,卻成功當選紐約州長,這讓杜威的聲望更上一層樓。
紐約州長明顯不能滿足杜威的野心,輸給羅斯福,杜威勉強可以接受,因為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無人能及。
羅斯福活著的時候,誰都干不過。
現在羅斯福去世,杜威根本沒把杜魯門放在眼里,提前進入狀態,對執政黨指指點點。
杜威在采訪中之所以重點強調菲律賓的官員,也是一石二鳥,拉扯執政黨的同時,也順便詆毀下菲律賓總督麥克阿瑟,畢竟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麥克阿瑟就有意代表共和黨參選,勉強算是杜威的潛在競爭對手。
雖然麥克阿瑟對于杜威的威脅聊勝于無,杜威依然不想給麥克阿瑟任何機會。
“我們在東亞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失敗,在歐洲也遭到重創,已經有很多企業家向我抱怨,訂單消失,利潤滑坡,出口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我們的政府再不想辦法,那么經濟危機看上去也不可避免。”杜威不是危言聳聽,經濟危機已經有了爆發的征兆。
“如果你成為總統的話,你會怎么應對現在的局面看上去你已經做好了準備――”紐約時報著名記者莫里劉易斯很配合,他是杜威的老朋友,去年總統大選中,就多次為杜威搖旗吶喊。
“我確實有一些辦法,但是我現在不能說,因為適合我的辦法,未必適合現在的白廳――不過我有自信,就算四年后,我依然有辦法帶領美國走出經濟泥潭,就像富蘭克林曾經做過的那樣。”杜威話里話外將自己和羅斯福并列,表現出巨大的自信。
這其實就是畫餅了。
美國選民要是信了杜威這番話,三年后把票投給杜威,將杜威選為美國總統,那么到時候杜威能不能做到,又有什么關系呢,反正無論如何杜威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
美國人的有些習慣真的很可怕,有些人作惡一輩子,只要在生命最后時刻向上帝懺悔,那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諒,死后上天堂。
美國政府更可怕,奴隸制和對印第安人的屠殺曾經是美國最大的道德污點,于是美國在廢除奴隸制,不再從制度上對幸存印第安人進行屠殺之后,就好像這些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從上到下都心安理得。
美國對待戰爭的態度同樣隨意的令人可怕,華人諺語是“國雖大好戰必亡”,美國卻將戰爭當成轉移國內矛盾的利器,從最早的英國到后來的西班牙,再到德國和日本,以及一段時間內的南部非洲,美國總是需要一個“敵人”,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你有什么話,想對馬尼拉的女孩和孩子說嗎”莫里劉易斯主動給杜威創造發揮空間。
“那是現任總統的工作,我想提醒諸位參議員和眾議員的是,美國要成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就要有領導者的高度和心胸,我們當初花費巨大代價從西班牙人手中將菲律賓搶過來,數萬美國人為此犧牲,花費數十億美元,那么現在我們就不能輕易拋棄菲律賓,這不僅是對菲律賓的不負責,更是對全世界的不負責。”杜威上價值,不跟杜魯門在泥潭里糾纏。
紐約時報作為杜威的忠實擁躉,轉天就將杜威的采訪內容全文刊發,美國社會對菲律賓的關注又上一個臺階。
羅斯福意外去世后,在大部分美國人心中,杜威是最適合的美國總統。
至于杜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