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騎兵”用的是50毫米坦克炮,炮彈中還包括尼亞薩蘭軍工研發的穿甲彈。
南部非洲跟德國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資源,南部非洲不缺鋼材,而且不缺油,所以“彪騎兵”就可以安裝更厚的防護鋼板,以及使用更大馬力的發動機。
德國人這方面就比較慘,就算德國人有更好的發動機,德國人也要很謹慎,上一次世界大戰中油料缺乏的悲劇,不能在未來再次上演。
綜合來說,“彪騎兵”在面對一號坦克時還是有優勢的。
不過這對于法國來說遠遠不夠,法國人要的不是一點點微小的優勢,而是壓倒性優勢。
更何況德國坦克是可以改進的。
一旦德國全面突破《凡爾賽合約》的限制,不斷對一號開始改進,那么德國的工業實力還是令人生畏。
最起碼令法國人畏懼。
“秘書長閣下,這是一個總額可能高達一億蘭特的軍事訂單,值得比勒陀利亞重視——”阿韋諾說的數字,讓肖恩·弗格森的心跳都漏了半拍。
這可是1933年的一億蘭特。
南部非洲最先進的“虎”式,出廠價才堪堪達到五萬蘭特。
一億就是兩千輛,可以組建差不多七個坦克師。
“彪騎兵”比“虎”式便宜很多,出口價二萬蘭特左右,法國人的這一億,肯定不會全部用來購買坦克,估計是訂單總額。
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保護費,法國人希望得到的肯定不僅僅是坦克,還有南部非洲關于安全方面的承諾。
消息傳回比勒陀利亞,羅克確實是很驚訝。
法國經濟危機后,表現也一直很掙扎,經濟上并沒有多大起色。
據羅克所知,法國新造的“黎塞留”級戰列艦,每一艘的成本也才12.25億法郎,大概折合5000萬蘭特。
所以法國人這一次確實是下了血本,拿出兩艘“黎塞留”來武裝法國陸軍,從另一個側面也能表現出法國現在面對的壓力有多大。
賣是肯定要賣的,這錢南部非洲不賺,法國人轉頭就回去找美國。
但是怎么賺還得商量,不能法國人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既然法國需要一輛性能可以對德國一號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新式坦克,那么尼亞薩蘭軍工干脆就另起爐灶,為法國陸軍量身打造一輛最適合法國國情的坦克,徹底滿足法國人的要求。
法國人不是嫌棄“彪騎兵”防護力不足嘛。
沒問題,安裝更厚的防護鋼板,使用馬力更大的發動機,提高防護力的同時,還能保證坦克的速度,這下夠了吧!
至于火炮口徑,50毫米沒得挑,全世界所有現役坦克除了“虎”式和“豹”式,都擋不住五十毫米坦克發射的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