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
完全是口音問題。
這會兒巴頓和戴高樂正在外籍軍團第三步兵團視察。
第三步兵團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曾經參加過著名的宣光堡壘防御戰。
宣光堡壘防御戰發生在清法戰爭期間。
所以這么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怎么能在如火如荼的北非戰役期間,待在遠離戰線的摩洛哥曬太陽呢巴頓對大清國沒感情。
但是不妨礙巴頓對外籍軍團的痛恨。
法國外籍軍團,跟被稱為“戰爭鬣狗”的保護傘公司雇傭兵還不一樣。保護傘公司的“戰爭鬣狗”,只執行任務,不傷及平民。
法國外籍軍團干過的那些事讓人唾棄,一戰期間法軍的每一次嘩變,外籍軍團都是主力。
外國對于外籍軍團也不夠重視,從裝備上就能看得出,坦克大炮之類的重武器就不說了,外籍軍團士兵每人一支膛線估計都已經磨平了的步槍,有人甚至連鞋子都沒有
好吧,北非天氣還是很炎熱的,對于很多法國外籍軍團的士兵來說,也確實不需要鞋子。
換成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不管多炎熱的天氣,鞋子一定會穿,因為他們知道,鞋子最大的作用是保護。所以當巴頓隨意拿起一支外籍軍團裝備的M1916步槍時,戴高樂的表情就有點尷尬。
M1916是法國在一戰期間裝備的步槍,這款步槍最突出的特點是太過突出的彈匣。
無煙火藥發明后,法國的8毫米勒貝爾1886式步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步槍。
勒貝爾1886用的是勒貝爾8×50毫米步槍彈,這種步槍彈最大的特點是彈身的錐度特別大,根本無法使用橋夾,只能使用漏夾,所以就有了各種奇葩的設計。
比如一戰期間法軍裝備的紹沙輕機槍,那個奇葩的半圓形彈匣,就是為了配合彈藥而采取的無奈設計。
“巴頓,你知道,MAS-36步槍的產量太少,還沒有來得及大量裝備部隊”戴高樂試圖為法國政府辯解。MAS-36步槍是一支優秀的步槍,博采眾長。
之所以用“博采眾長”來描述,是因為MAS-36步槍的后端閉鎖槍機,借鑒了英國的李-恩菲爾德。
向前彎曲、形如狗腿的拉機柄,則是偷師于美國M1917式步槍。
即便有著眾多“借鑒”,MAS-36依然不失為一款優秀的步槍,熟練射手可以使用食指和拇指拉動槍機,同時以中指或無名指扣動扳機,做到上彈、擊發、退殼單手連貫操作,實現李-恩菲爾德的“瘋狂一分鐘“模式,達到栓動步槍的極限速度。
MAS-36的成功,要感謝彈身錐度正常的7.5毫米步槍彈。
所以說想要一款成功的步槍,首先得確定成功的子彈。
當然MAS-36的成功也得看跟誰比。
跟M1916比,MAS-36毫無疑問更先進。
跟尼亞薩蘭步槍相比,MAS-36就是工業垃圾。
更垃圾的是法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