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軍方為了提高聯盟部隊的戰斗力想盡一切辦法,聯盟部隊的后勤水平和南部非洲本土部隊幾乎完全一樣,戰斗爆發之前,地中海戰區甚至把高平兩用機槍都給B連送上來,而且還整整送了三挺,要知道B連一共才一百多人。
地中海戰區的參謀們也有考慮不足的時候。
B連除了杰羅姆之外,居然沒有人會使用高平兩用機槍,這就讓人很尷尬了。
武器越先進,對于使用武器的人要求越高。
非洲士兵恰恰在這方面是最缺乏的。
剛聊了兩句,空中傳來炮彈的尖嘯聲。
兩支輕步兵作戰,套路基本上都差不多,火炮洗地之后步兵出擊,如果遭到守軍強大火力反擊,那么步兵會馬上停止進攻,繼續呼叫火力支援,直到守軍陣地上的火力點全部被打掉。
指望士兵抱著炸藥包用自己的身體堵搶眼?
這在歐州不存在的。
所以很多戰術,就算歐戰的將軍們學會了也沒法用。
你不能要求穿插的士兵在面對鋪天蓋地的炮火,甚至火焰噴射器的焚燒下,依然以鋼鐵般的意志保持潛伏一動不動。
也不能要求士兵在進入隱蔽狀態后,即便被凍成冰雕也會保持作戰姿勢。
更不能要求士兵用自己的身體堵搶眼,或者用自己的身體當炸藥包的支架。
士兵們也沒那個覺悟。
如果某個軍官逼著自己手下的士兵那么做。
搞不好士兵會直接向軍官開槍。
德國人也一樣。
在歐戰大陸大殺四方難求一拜的德軍,終于在南部非洲這里踢到了鐵板。
轟——
炮彈劇烈的爆炸激起漫天塵土,坑道內的燈光忽明忽暗受到影響,漢密爾頓第一時間用手捂住自己的茶杯,他剛剛泡好的一杯茶。
除非坑道被大口徑炮彈直接命中,否則坑道內的士兵就不會遭到大量傷亡。
第五步兵師來的速度有點慢,給了第143師充足的時間構筑陣地,B連的陣地對面,所有的障礙物都已經全部清空,機槍射手在射擊的時候一覽無余,交叉火力的布置,保證陣地面前沒有任何射擊死角,高平兩用機槍的加入有效提高B連的火力強度,可惜由于機槍手都是剛剛培訓的,對于高平兩用機槍的操作還不熟悉,效果并不太好。
這也足夠防御輕步兵的進攻了。
德國人也不傻,發現陣地上的火力點沒有被摧毀,就會馬上停止進攻,索姆河戰役時期的那種人海戰術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第五山地師攜帶的炮彈有限,炮擊只持續了五分鐘就停止。
德國人的步炮協同戰術還是很熟練的,炮擊剛剛停止,德軍步兵就已經沖到陣地前沿。
B連官兵同樣早有防備,炮彈的炸點剛剛往陣地后方延伸,陣地上就響起此起彼伏的哨聲,士兵們從掩體內快速沖出進入陣地,這時候李·恩菲爾德不好使,手榴彈才是最好用的,別管德國人有沒有沖上來,先一輪手榴彈砸過去再說。
德國人也一樣,第一輪攻擊同樣是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