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羅克和溫斯頓肯定不承認。
“即便我們什么都沒做,我們也要裝作我們已經全力以赴的樣子,這樣我們才能占據道德制高點。”羅克直言不諱,否則羅克也無法自圓其說。
和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力以赴的南部非洲不同。
這一次南部非洲自從戰爭爆發以來,除了在攻擊意屬東非和十二群島的時候全力以赴之外,一直都在打醬油。
這是最符合南部非洲利益的做法。
畢竟意屬東非和十二群島打下來就是自己的,英屬北非,或者是希臘,就算南部非洲全力以赴,把德國人趕走之后還是要還給英國人或者希臘人,所以圖啥。
“難道這樣就不會引起倫敦,或者是俄羅斯人的怨言?”阿爾文還是單純,讓英國人和俄羅斯人臣服的絕不是幫助,而是實力的碾壓。
“就算因此引起聯合王國,或者是俄羅斯的抱怨,他們又能怎么樣呢?”羅克心堅如鐵,南部非洲聯盟國家,難道就心甘情愿臣服于南部非洲的領導之下嗎?不可能的好吧。
上一次南部非洲聯盟會議過程中,羅克提出了聯盟內部分工這個概念。
簡單說就是南部非洲聯盟國家提供原材料和市場,南部非洲負責提供聯盟國家所需要工業品,以及為聯盟國家提供必要的保護。
本質上這跟殖民時代英國和法國在非洲實行的統治方式沒什么區別。
加上了“內部分工”,馬上就變成聯盟國家齊心合力創造美好大非洲的和諧局面。
南部非洲聯盟國家肯定不甘于只作為南部非洲的原料產地,以及商品傾銷市場。
不過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的余地,英國政府也希望能從剛果王國和剛果共和國,進口木材和礦產資源。
可是即便英國人給出的價格,比南部非洲企業的采購價更高,剛果王國和剛果共和國還是選擇賣給南部非洲人。
不是剛果人更高尚。
也不是南部非洲人更慷慨。
剛果人也想賺更多錢,但是不敢。
這就是南部非洲聯盟團結一心的真正原因。
放大到歐洲也一樣。
現在英國和俄羅斯還能跟南部非洲談條件。
等英國和俄羅斯的國力繼續被消耗到無以為繼的地步,南部非洲自然而然就可以獲得這個世界的領導權。
“美國人怎么辦?”阿爾文還是擔心,這個世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歐戰爆發之前,俄羅斯和德國的關系夠好了,幾乎好到穿一條褲子。
芬蘭戰役之后,德國人認清了俄羅斯的虛弱,雙方關系已經開始微妙的變化。
到俄羅斯對羅馬尼亞石油產地暴露野心的時候,小胡子終于下定決心解決俄羅斯人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