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軍隊毫無戰斗力,胃口還這么大。
把溫斯頓評價意大利人的話送給俄羅斯人一點也不過分:胃口奇大,卻長著滿口爛牙。
所以都是活該。
“美國人的援助難道不是有條件的嗎——哦,對了,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援助。”羅克輕笑,這個世界的美國,注定會被邊緣化。
另一個時空,盟軍是不依靠美國不行,所以美國才收獲了最豐厚的果實,成功取代英國成為民主國家的領導人。
這個時空南部非洲橫空出世,跟歐洲國家的關系,比美國跟歐洲國家的關系更好,英法有了更好的選擇,美國人被冷落很正常。
別忘了一直以來,歐洲國家對美國人態度。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有會去主動討好一個由罪犯和流浪漢組成的國家呢。
“亞洲怎么辦——我們應該主動進攻。”阿爾文對亞洲還是念念不忘。
南部非洲參戰后,阿爾文重回軍中,在印度洋戰區服役。
南部非洲在歐洲就算不夠積極,閃光點還是有的,只要出手必有收獲。
在亞洲,南部非洲都不能用“不夠積極”來形容,而是毫無作為,徹底躺平。
這就讓阿爾文很不甘心。
明明印度洋艦隊和第四集團軍擁有強大實力,分分鐘可以把加入維希法國的法屬印度支那推平,羅克卻命令安琪維持防線,不許主動出擊,這讓阿爾文很失望。
“還不到時間——如果你想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獲,就必須保持耐心。”羅克不著急,日本聯合艦隊時刻防備著印度洋艦隊的進攻,拉上美國人一起欺負日本人,才是羅克的目的。
說白了還是利益。
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南部非洲試圖漁翁得利,美國人也在蠢蠢欲動。
羅克現在最擔心的是南部非洲主動出擊,最后卻讓美國人撿便宜。
所以一定要把美國人拖下水。
其實也快了。
現在全世界還沒有參戰的大國,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美國。
德國進攻俄羅斯在即,美國人也別想獨善其身。
和德國即將進攻俄羅斯相比,羅克更關心的是突入大西洋,擊沉“胡德”號之后不知所蹤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1936年,德國決定建造“俾斯麥”號戰列艦。
當時英國曾要求德國將“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噸,這個要求被小胡子以德國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簽字國為由拒絕。
建成之后的“俾斯麥”,艦長241.55米,艦寬36米,最大吃水9.99米,標準排水量41637噸,滿載排水量50300噸,最高航速30.12節,最大續航力8500海里,艦上裝備8門380毫米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和36門機關炮,是時下各國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