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12點,雨勢不僅沒有減小,反而越下越大,隔著十米外就看不到人影,街道上已經開始有積水,西班牙和美國接力殖民菲律賓數百年,連馬尼拉的下水道都修不好。
暴雨給了楊翰林他們最大的便利,12點半,楊翰林一行人離開公寓地下室,向不遠處的碼頭前進。
和大部分東南亞城市一樣,馬尼拉也幾乎沒有城市規劃可言,港口周邊是馬尼拉最繁華的商業區,超大型貨場隨處可見,沿街建筑物充滿歐式風情,光鮮亮麗的街道背后就是雜亂無章的貧民窟。
作戰小隊在貧民窟內穿行,這里的居民都已經被日本人轉移到其他地方,現在方圓十公里之內都是無人區,如果菲律賓人敢冒險闖入,那么就會被日軍直接開槍擊斃。
楊翰林身上攜帶了三把槍,一把是可以在水下使用的兩棲步槍,一把是安裝了消聲器的全自動沖鋒槍,另外還有一把手槍作為輔助武器。
這些槍支其實都沒有太多使用機會,一旦槍聲響起,那就意味著計劃暴露,楊翰林他們就算單兵作戰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在數萬日軍的重重保護下,將炸彈安放在日軍的航空母艦上。
日本人并不是大意,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海面上,防備“海豚”潛艇的入侵,港口內的衛兵并不多,畢竟在此之前,日軍從來沒有遭遇過特種作戰。
人類的記憶力,有時候也跟魚差不多。
亞歷山大港并不是皇家海軍第一次遇襲,去年1月20號,就有一艘德國潛艇利用皇家海軍的防御漏洞,偷偷溜進皇家海軍在斯卡帕灣的海軍基地,將停在泊位上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擊沉,這艘德國潛艇最后居然還能全身而退。
“皇家橡樹”號被擊沉,并沒有為英國人敲響警鐘,直到亞歷山大港遇襲之后,皇家海軍才將軍港的防御級別提升到最高。
日本海軍成立之初就是模仿皇家海軍,在反應的遲鈍程度,以及傲慢程度上也一樣,要不然日本也不會在各國都開始重視航空母艦的時候,還拿出砸鍋賣鐵的魄力造“大和”。
現在“大和”已經建成,“武藏”也已經下水,“大和”卻連馬尼拉的港口都進不了,只能停迫在馬尼拉外海的海面上。
李國運的情報工作很充分,作戰小隊一路避開三處日軍崗哨,順利潛入馬尼拉軍港。
這時候作戰小隊距離碼頭只剩下不到一百米,這段距離內的所有建筑物都已經被日軍拆除,雖然大雨如注,日軍士兵還是堅守在崗位上,不遠處還停放著一輛“短吻鱷”裝甲車,不用問,這又是日軍從美菲聯軍手上繳獲的。
日軍在前一階段作戰中,從英印部隊,以及美菲聯軍手里繳獲了很多戰利品,其中不乏坦克裝甲車、以及重炮等重型作戰裝備。
“怎么辦”楊翰林有點擔心,這一百米是任務能否成功的關鍵之處。
李國運不說話,蹲在路邊的積水下摸索了一會,打開一處下水道井蓋。
看上去這并不是個好選擇,現在整個下水道都已經被積水淹沒,而且下水道內情況復雜,沒有專業裝備的情況下,沒有人能通過下水道進入碼頭。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下水道內肯定沒有日軍的哨兵。
楊翰林他們有,不僅有護目鏡,還有專門用于潛水的氧氣瓶。
氧氣瓶和水下觀光潛艇一樣,同樣是尼古拉研究所的“意外”發明,最初是一名研究員因為喜歡觀察魚類所以才發明的,尼古拉研究所是一個寶藏,習慣性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
話說尼古拉研究所的大型遠程智能無人轟炸機項目,到現在立項已經超過十年,花費的資金已經超過五千萬蘭特,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有成功。
不過因為這個項目,其他“意外”收獲倒是不少,羅克現在已經對這個項目不抱任何希望。
當然該給的撥款還是給,尼古拉研究所的那幫研究員,在不務正業上還是很有天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