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圍攻“榛名”號的時候,南部非洲飛行員在獵殺“加賀”。
對不起,魚頭碼字昏了頭,上一章手誤,蒼龍已經在馬尼拉被擊沉,聯合艦隊剩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艦是加賀。
“加賀”號航空母艦是用戰列艦改裝的,三層飛行甲板是它最大的特色,建成時的“加賀”,載機量只有可憐的60架,1934年日本對“加賀”進行升級改裝,艦載機的數量增加到90架。
南云忠一下令艦隊撤離的時候,“加賀”已經損失了所有的戰斗機和攻擊機,只剩下27架99艦載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就是常說的99艦爆。
1936年以前,日本的艦載轟炸機還是老式的雙翼飛機,性能極其落后。
36年日本海軍提出“金屬單翼俯沖轟炸機”的開發需求,于是就有了99艦爆。
對于日本海軍來說,99艦爆是一款性能出色的轟炸機,最快航速430,最高高度10500,續航距離1350公里,和老式雙翼轟炸機相比,性能有質的飛躍。
不過和南部非洲“海鷂”相比,99艦爆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載彈量上。
南部非洲的“海鷂”和99艦爆采用的發動機都是1200馬力,不過“海鷂”可以攜帶1200公斤炸彈,99艦爆的最大載彈量不超過500公斤。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發動機的馬力都差不多,為什么載彈量差距這么大
這個問題要問三菱。
滿載排水量43600噸的“加賀”,最快速度只有28節。
在前一階段作戰中,“加賀”也遭到盟軍飛行員們的瘋狂攻擊,艦身多次被擊中,速度下降到不足20節。
至少40架“海鷂”參與了對“加賀”號的圍攻,“加賀”在被13枚航空炸彈和六枚魚雷擊中之后迅速沉沒,包括艦隊總司令南云忠一在內的1750名艦員,只有4人戰后幸存。
至此,日本航空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已經全部沉沒。
航空艦隊所有的運氣都給了“霧島”號戰列艦。
“霧島”號艦長很聰明,在南云忠一下達撤退命令之后,“霧島”號并沒有直接返回吳軍港,而是借助夜色向南脫離戰場,之后才轉向返回日本本土。
這個決定是明智的,南部非洲海軍和美國海軍并沒有放過“霧島”號,入夜之后還在不停地尋找“霧島”號,一直到深夜11點才被迫停止。
和南云忠一率領的航空艦隊一樣,山本五十六率領的主力艦隊也遭到南部非洲空軍的瘋狂攻擊。
日本的航空母艦,嚴格說起來對南部非洲海軍的威脅并不大,畢竟艦載機的性能差距和飛行員的差距在這兒擺著呢,日本航母很難對南部非洲海軍構成真正的威脅。
主力艦隊不一樣。
別忘了日軍主力艦隊有“大和”這種超級戰列艦,對于南部非洲海軍來說,“大和”不僅是威脅,同樣也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