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思特上尉擊沉“翔鶴”值得一枚美國國會勛章。
如果南部非洲海軍有哪個幸運兒能擊沉“大和”,那么南部非洲聯邦政府就會單獨為他鑄造一枚一噸重的獎杯。
毫無疑問,必須是純金的。
在“陸奧”傾覆之后,南部非洲空軍就把攻擊的主要對象瞄準了“大和”。
不過滿載排水量達到七萬噸的“大和”不是那么好對付的,而且旁邊還有日軍其他軍艦為“大和”保護,向“大和”發動的前兩波攻擊全部失敗,不僅沒有對“大和”造成傷害,而且損失了11架魚雷機和轟炸機。
這個損失是唐力無法接受的,日本可以讓精心培訓的飛行員駕駛神風戰機當炮灰用,南部非洲沒那么奢侈,每一個飛行員都很寶貴。
這時候山本五十六率領的主力艦隊還有超過40艘軍艦,其中戰列艦五艘,包括日軍最強大的“大和”和“長門”。
“戰斗打到現在就夠了,我們已經贏得了勝利,日本人失去了進攻關島的能力,現在我們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覺。”哈爾西心滿意足,他率領的美國海軍擊沉了日軍一艘航空母艦和一艘戰列艦,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如果能把大和擊沉就好了”唐力略遺憾,南部非洲海軍的收獲也不少,3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二十多艘軍艦,聯合艦隊經此一役后元氣大傷,能不能恢復巔峰實力尚屬未知。
多半是不可能了。
日本打造現在的這支聯合艦隊,從1903年聯合艦隊成立到現在,前后用了近40年。
這40年里,日本每年的軍費大量傾斜向海軍,才在二戰爆發前積攢到現在這種規模,重建完全不可能,日本已經失去機會。
日本聯合艦隊成立的時候擁有英國的扶持,上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又得到了美國的援助,如果不是來自美國的廢舊鋼鐵,日本根本建不成十艘戰列艦。
現在日本和美國處于戰爭狀態,兩國之間的貿易已經完全斷絕,日本要得到資源全靠戰爭掠奪,也是奪也奪不到多少。
遠東國家如果有發達的工業,哪里又能輪得到日本人上位。
鐵礦石澳大利亞有,日本人可望而不可即。
東印度有石油,日本人同樣只能望洋興嘆。
現在日本軍方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在婆羅洲登陸,而是如何防備盟軍對菲律賓的反攻。
好吧,反攻菲律賓還得等一等,現在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還是俄羅斯戰場。
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并沒有給俄羅斯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大清洗”造成的傷害并沒有得到完全彌補,哈爾科夫戰役的失敗就是證明。
哈爾科夫戰役是俄羅斯人主動向德國人發起反擊。
德國人在春暖花開之后也沒閑著,這一次戰斗爆發在克里木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