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華見莊建業真的不是開玩笑,也就不再說什么,說多了真怕打擊人,既然他想這么干,就隨他,問題是……
“丁教授的課題只有三個翼型,風洞那邊也是按照申報的研究課題走,畢竟做一次風洞成本不低。”
“都跟你說了,費用不夠廠里出,風洞成本再高價錢到位了,難道他們還會不干?至于你說的課題,也好辦,你是丁教授的學生,搞個課題項目掛在丁教授名下不就行了,要是還不夠,把我拉過去湊數,永宏廠說給我評工程師,到現在還沒個影兒,上次何總工還問我怎么兩年了連一篇論文都沒有,趁這個機會,做兩篇,把工程師職稱弄到手。”
有個心黑、臉厚、套路深的廠長,林光華的三觀頓時就刷新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風洞群可是國之重器,想用的話審批相當嚴格,不但需要部委的批準,還要抄送軍方復批,最后匯總到高層備案。
先不說能不能過審,就是漫長的審批過程也能好死人。
丁教授的三翼型研究也是申請了三年才給批下來,這還是靠著西航強大影響力走得特批程序,換做二十三分廠這么個既沒航空產品,又沒學術成果的小廠,別說報送了,就是永宏廠這一關就過不去。
不過把所有要試驗的翼型掛在丁教授的科研項目下就沒問題了,本來他的三翼型就是在研究未來飛行器的最佳翼型方案,既然如此因為試驗出了偏差,不得不對其他翼型做對比研究不是很正常的事兒?
難道為了追究一個更加嚴謹的數據,就不能讓試驗樣本多一點兒嘛?真若如此的話,那風動群的主管單位就太不尊重科學精神了。
莊建業這套后世司空見慣的科學精神,卻是讓林光華驚為天人,總算是知道,為什么這貨身邊都是奇葩了,干私活兒都干的理直氣壯,不奇葩才怪呢。
因此林光華也就是口頭說說,反對是沒可能的,不管莊建業是不是真的要造飛機,如果幾個翼型的風洞研究歸在他的名下,那他的學術成就可就直線兒拔高,不說別的,研究生畢業是不成問題了。
于是答應的很痛快,就這樣兩人又聊了一陣,林光華就告辭離去。
第二天就約了劉純和彭川,聊了整整一天,然后丟給莊建業一份足以掏空二十三分廠老本兒的清單,就瀟灑的去了棉花市。
將莊建業的一套歪理邪說用最正統的體制內語言跟丁來湘這么一說,果然讓老教授激動非常,本來他就覺得三個翼型太少,很難滿足對比的樣本,還想嘗試對鴨翼、平直翼、梯形翼做一番研究,可惜經費不夠,只能無奈放棄。
沒想到林光華直接帶著二十三分廠的援助過來,這讓老教授很是興奮,覺得國內的企業都像二十三分廠這么良心,早就可以沖出亞洲,橫掃世界了,于是對二十三分廠的好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光華也很高興,自己終于有了一個像樣的航空科研項目了,既然如此就得好好想想,做那一塊更有把握,似乎下單翼中的平直翼簡單一點兒,恩,就從它先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