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莊建業根本沒放在心上,繼續忙著怎么擴大產能的問題,甚至在想是不是應該把無人機單獨成立個廠。
當然剛剛從李斯特哪里弄來的飛機翼面伺服控制器也應該好好盤算盤算。
飛機翼面伺服控制器這個翻譯有些拗口,但正式的文本就是這么寫的,莊建業也就這么說了,其實里面的東西根本不止這些,而是一整套電傳飛控的軟硬件。
沒辦法,雖然H公司競標成功,但司法部卻對無人機提出不少要求,于是二十三分廠原本裝載無人機里的半機械式的控制系統顯然不足以完成后續的改進要求。
于是H公司聘請的航空技術顧問便提議,利用美軍無人機內的電傳飛控系統做樣本,打造一套屬于自己的電子控制系統。
如果是其他航空公司,估計沒啥問題,把無人機的基礎參數,風洞試驗數據以及一系列測試結果拿出來,再用開放式飛控軟件把這些數據編程軟件輸入控制計算機即可。
問題是H公司本質就是個皮包公司,除了整合了一套航電系統外,飛機的皮都不知道怎么造,哪來兒弄什么數據。
于是李斯特來二十三分廠除了簽署采購合同外,還希望莊建業能開放無人機的各項參數數據,他們好回去編寫程序。
莊建業雖然看著童叟無欺,可骨子里卻是個不吃虧的主兒,怎么可能讓李斯特占這個便宜。
剛到手的專利書往桌子上一拍,一句話,老子就是不給,你能拿我怎么辦?
李斯特很想咬莊建業,問題是就是咬死這貨也沒用,二十三分廠一旦把無人機平臺給停了,H公司吹起來的龐氏騙局就徹底破滅了,無論是他還是背后的林德曼誰都承受不起。
好在李斯特在出發前就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既然A方案不行,就上B方案。
那就是由H公司提供所有飛控系統的伺服控制裝置、核心計算機以及開放式的飛控軟件編寫程序和語言模式,由二十三分廠負責制定程序和遙控方案。
只不過這樣做的話,二十三分廠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所有的編程工作,為此H公司會格外支付一百萬美元的研發費用,所得出的成果,由兩家公司共享專利。
對于這個方案,莊建業大體滿意,不過最后的專利卻很不贊同,為此兩人從中午一直爭到了深夜,最后才決定硬件兒配置方案專利給H公司,軟件的數據編程依歸二十三分廠的馬甲騰飛航空制造公司。
不過交貨時間由原來的三個月壓縮到兩個月。
都沒讓對方占到便宜,于是皆大歡喜,簽署協議。
李斯特郁不郁悶不知道,莊建業卻覺得有點兒吃虧到是真的,怎么說H公司都是個皮包公司,他沒有根本不負擔任何創新責任,自己這邊看似拿到該拿到的,可勞心勞力的不說,還得加班加點兒的干活,這要是不吃虧什么叫吃虧。
當然更讓莊建業頭疼的是電傳操縱系統的該怎么辦,他兩輩子加一起也沒搞過這東西,兩個月,時間是不是有點兒短,更關鍵的是他手上沒這方面的人才,這也是為什么他會找林光華,因為這貨是西航的研究生,能跟學校聯系上,有找到相關人才的可能,結果……這貨去找老婆就找沒影了。
想著是不是再給這貨老丈人家打個電話,辦公桌上的電話就響了,接起來一聽是林光華,就準備開口讓他趕緊回來,結果自己還沒開口,就聽林光華氣喘吁吁的說:“老莊,這次咱們踩到狗屎運啦……飛行機械研究所準備……準備……準備跟咱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