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首長的話音擲地有聲,鄭權禮立馬毫不猶豫的回道:“請您放心首長,保證把咱們空降兵的氣勢打出來。”
“好!”軍首長說了句好,就果斷掛斷結束了通話。
……
與此同時,位于大別山山麓南側的導演部內,巨大的演習沙盤擺放在正中央,參謀不時的將紅藍雙方的布置,在沙盤上標記出來,負責協調的導演部導演,正在一旁就著沙盤的情況跟過來觀摩演習的總部首長做著詳細介紹。
這是一場實兵實彈的紅藍雙方對抗演習,由N軍區某師主力團擔任紅方,負責對假想的S市做要地防守。
鄭權禮所指揮的空降兵某團作為藍軍負責進攻。
盡管導演部遵照總部的意思,名義上對這次實兵實彈對抗演習沒設預案,讓紅藍雙方在廣闊的演習地域內隨意發揮。
可實際上從雙方的兵種組成來看,紅軍顯然占優,因為擔任紅軍的主力團怎么說也是N軍區的拳頭部隊,自從接到要擔任紅軍任務后就得到軍、師兩級單位的各種加強。
不但有裝甲車,手上還有兩個連的坦克,至于炮兵就更不用說了,不但有24門師里調過來的54式122mm榴彈炮,還得到軍屬12門152mm,66式加榴炮的加強。
除此之外,N軍區直屬的一個高炮連也被調入這個團,又平添12門37mm高炮,再加上原本該團就具備的120mm、82mm等口徑的迫擊炮,火炮總數超過一百二門。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朝鮮戰爭的時候,我軍一個主力師的火炮連四十門都不到,而這個所謂的主力團光火炮數量就超過當時我軍四個主力師的水平。
再加上坦克、裝甲車的加強,這個主力團的規模早就到了旅的級別。
反觀鄭權禮的藍軍,也得到空降部隊的加強,可礙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別說是硬核的裝甲部隊,就是用于火力支援的大口徑火炮,空降部隊都沒多少。
只能盡其所能給鄭權禮的部隊補充些107mm火箭炮和82mm迫擊炮,剩下的就是多配一些56式班用機槍和40火箭筒加強下班組火力罷了。
兩廂一對比只要不瞎的人都能看出來,雖說總部讓紅藍雙方自由發揮,可一方是武裝到牙齒的重裝裝甲集群;一方是羸弱的輕步兵,還自由發揮,就算把規則偏向藍方,藍軍也不可能贏得了紅軍,實力根本不對等好不好!
按理說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導演部應該加以糾正,然而出于紅軍必勝的長久理念,不但導演部沒有做出調整,就連負責審批此次演習的總部也沒過多干預。
唯一不忿的就要數空降部隊的軍首長了,被人拉去當陪練就算了,還得被人揍得鼻青臉腫不說,臨了還要在臉上踩幾腳。
都是當兵的,有本事就真刀真槍干一場,拉那么多外援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