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那里有什么辦法,只能打電話給莊建業,詢問有什么該怎么辦。
莊建業能有什么辦法?自然是歡歡喜喜的通過張和平與電力部門搞聯營了。
H公司弄了一堆的馬甲,用騰飛廠減配過的發現—1無人機系統,利用馬甲的高回扣,高返點拉住各大單位反向傾銷國內,成功避開雙方定下互補侵占對方市場的協議。
趁著騰飛廠消化運十設備和人員的時候,牢牢霸占國內市場以為就能逼迫騰飛廠就范?
別人不知道,反正莊建業覺得這事兒挺可笑,誠然無人機技術關鍵在控制設備,可航空器平臺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技術功底的。
如果換做波音、麥道,諾斯羅普這樣的美國巨頭,騰飛廠估計還會忌憚一二,畢竟騰飛廠的產品在人家哪里不算啥秘密,甚至這些巨頭做出來的東西比你騰飛廠還要好。
可H公司是個什么東西?
就是有點兒名堂的皮包公司而已,除了在航電控制上依靠著莊建業給的架構有點小創新外,一切涉及航空領域的設計、制造、加工都是零。
就這么一個要什么沒什么的二道販子,想過來薅騰飛廠的羊毛?怕不是腦袋被飛機膀子刮了吧。
結果莊建業只是來了個簡配,直接就把H公司打回原形,簡配是個很有學問的東西,汽車能做得,無人機怎么就做不得,再者說,你們H公司不也要求壓縮成本開支,騰飛廠嚴格按照外商要求,認真完成要求,誰能說什么?
H公司你不服氣?那你先前為什么給騰飛廠發那樣的文件?質量出問題,還怪我?好吧,我停產整頓總行了吧。
當然,停產不等于什么都不做,H公司能搞馬甲傾銷國內,騰飛廠怎么就不能套個馬甲把產品銷往國外,馬甲這東西就跟誰沒有似的,大不了相互傷害,誰怕誰?
而騰飛廠的馬甲就是與其聯營的電力部門,模式跟H公司差不多,騰飛廠出技術,搞生產,電力公司出面搞銷售,產出騰飛廠拿70%,電力部門得30%,目標除了國內,還準備向國外客戶銷售。
電力部門那是非常心動,這年頭講究多元經營,電力部門也不例外,這么好的產品,而且還那么高大上,電力部門當然樂意來做。
至于銷售,電力部門從來就不懂啥叫銷售,他只知道自己電老虎的名頭可以嘯傲山林,各民航部門可以不用國產貨,但絕不能不用國產電,敢說個不字,任你再牛逼,斷了電那也是個二百五。
如此一個有技術有能力,另一個有銷路有市場,再加上上級視察的催動,于是乎雙方合作的TY—3型無人機系統就這么低調而華麗的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