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著“中國騰飛航空制造公司與聯邦德國行動者航空系統公司合資西平無人機生產廠簽字儀式”的巨大橫幅掛在禮堂上,顯得格外的醒目和莊嚴。
早已被工作人員布置好的會場簡介而又肅穆,部委領導在十點鐘的時候與西平所在省的領導準時抵達騰飛廠新建的飛機生產廠。
相較于穩重的部位領導,西平所在省的領導就要顯得興奮的多,一路上跟部委領導是有說有笑,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見到出來迎接的莊建業,更是幾步搶上前緊緊握住莊建業的手,親昵的拍了拍肩膀:“哈哈~~我就說,小莊是有本事的,這次跟德國的企業合資,你功不可沒呀,我代表全省人民感謝你呀,莊建業同志。”
莊建業嘴上說著不敢,客氣之類的謙虛話,心里卻差點罵娘,按理說西平的新廠房去年年底就應該建成投入使用,結果不知道當地政府抽的什么風,三天兩頭跑過來,不是檢查就是抽檢,反正是小麻煩不斷,如此一來二去十分影響工期。
當時莊建業忙著其他事情,加上西平的廠房又不急于一時,影響就影響,也就沒怎么在意,反正今年年底前把廠房弄出來就行。
結果,就在一個多月前,還在京城開會的莊建業突然收到西平地方政府的函件,要求騰飛廠在八月份以前投入實質性的生產,否則西平將收回用地,另做他用。
這么一來就讓莊建業有些頭疼了,當時距離八月份還有不到半年,整個項目處在半停工的狀態,想實質性的生產,不是難為人嘛。
顯然這里面是有事兒。
好在當時莊建業就在京城,也容易打聽事情,前前后后這么一問,才明白新廠房所在地方為什么這么反常。
原來,早兩年新廠房所在地方與一個港商接洽,希望港商能夠投資辦廠,當時那個港商就看上騰飛廠如今新建廠房這塊地,可當雙方進入實質性協商時,那位港商又覺得價格不太合適就沒答應,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恰在此時,騰飛廠為了縮短配套供應鏈距離,方便日后有人駕駛飛機的研制和生產,準備將新廠房設置在零度廠附近,正好也看上那塊地。
沒了港商,來了個國企,當地政府雖然覺得有些遺憾,可在部委的牽線搭橋下,騰飛廠還是拿下這塊地。
結果剛動工沒多久,那個之前拒絕新廠房所在地方的港商又反悔了,希望能拿到那塊地,投資四千六百萬港幣,興建一座毛紡廠。
八十年代中期,招商引資是個非常體現改革成就的詞語,更是官員最大的政績,因此無論是港澳臺,還是英美日,只要不是國內人,拿著個境外護照說我要投資,我要辦廠,地方政府都能把你當祖宗供起來。
更何況那位港商一出手就是將近五千萬港幣的大手筆,只要能落下來,西平市乃至所在省那都是天大的政績,試問當地政府能不紅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