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業本就有些混亂的思緒,這下更糊涂了,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改進型運5應該沒有軍方什么事情,這突然冒出個有部隊背景的評審專家組成員是怎么回事兒?而是還是上級指派的,又是什么情況?
看著莊建業一副愣愣的不知所謂的樣子,總算是找到說話機會的林光華趕緊湊過來低聲跟莊建業說了兩句,莊建業木訥的臉立馬變得十分精彩,然后看向吳長城難以置信的問:“空軍看好我們的改進型運5?”
“是的。”吳長城笑著點頭:“我們研究認為,你們的這款機型是我們部隊急需的裝備。”說著便引莊建業朝著接待室走去,然后便把這段時間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原來數天前改進型運5被吊裝到靜力測試臺沒多久就開始30%的使用載荷測試,這一做就是一百二十個小時。
吳長城和丁來湘等人以為改進型運5去掉環形承重結構,整體的指標會很難看,結果等數據出來后,吳長城和丁來湘等人卻大吃一驚,限制最大變形還不到總繞度的3%,殘余永久變形更是達到驚人的0.024%。
要知道一般飛機的30%的使用載荷測試,限制最大變形還不到總繞度的5%,殘余永久變形不大于0.2%就算合格。
而改進型運5卻把這兩個指標做到了3%和0.024%,說明其整體結構不但平穩而且安全,
這已經不是合格,簡直就是優秀。
之后的45%和60%的使用載荷測試同樣如此,數據一如既往的優秀。
這樣一來,幾位老教授就有些不淡定了,沒有環形承重梁,降低鉚接工藝使用,做一體化成型的改進型運5居然比傳統的材料和工藝的飛機還要優秀。
就等于說,改進型運5的整體結構不但合理,而且可以做的更輕。
飛機輕了,帶來的好處可就多了,最終的指標就是在額定功率不變的情況下,裝載量便會大幅度提高,飛機的實用性會得到極大拓展,設計師的發揮空間也會更大。
于是,原本對改進型運5持保守意見的幾位老教授,直接就把先前的建議拋到腦后,抓著林光華開始就改進型運5展示出來的性能優勢進行技術探討。
這要是其他人,以林光華那種跳脫的性格最起碼也要來一場經典的裝13打臉的戲碼,問題是幾位老專家除了吳長城,剩下的不是他導師,就是曾經給你授課的老師,想裝13估計幾個老教授一人一巴掌就能把他拍成渣渣。
于是乎很有自知之明的沒有沖動,白天泡在靜力測試臺記錄數據,晚上跟幾位老專家交流一些改進型運5研制上面的心得體會。
直到某一天,空軍的首長突然來到試驗中心調研,在聽取了吳長城和丁來湘等人對改進型運5的介紹和意見后,表示這個型號可以納入空軍的裝備研發序列,并提出初步的改進意見。
當時林光華都懵了,實在是沒想到改進型運5能納入空軍裝備發展序列。
別說林光華了,就是現在莊建業也有些懵,什么情況?這是要給空軍造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