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背景下,騰飛航空總公司哪怕在另類,也抵不過大環境的影響,最多最多不過是摸到置頂式中央翼盒技術的邊兒而已。
哪怕手上已經有不少可以使用的金屬基復合材料,但極低的產能和昂貴的價格卻是困擾其大規模使用的最大阻礙,除此之外新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工藝也亟待解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至關重要的電子束焊接工藝。
這個在航空發動機,飛機制造上至關重要的焊接技術是目前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不具備的,這也是為什么如今騰飛航空動力的發動機老毛病遲遲解決不了,置頂式中央翼盒無法進入實質性研究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沒有這項工藝的介入,騰飛航空制造總公司一切美好的規劃都無法變成現實。
而美國和蘇聯之所以能在大飛機領域獨步全球,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掌握了大型電子束焊接設備的制造技術。
不說別的,蘇聯轟炸機的巔峰之作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翼盒便是采用大型電子束焊接設備,完成的基本焊接,若非如此圖—160戰略轟炸機絕不可能有那么優雅的身子,和霸氣的戰斗力。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咱們現在什么情況,你覺得那三位心里不清楚嗎?他們常年在各個生產廠打轉兒,研究其他國家的裝備,不說是哪方面的專家吧,但也算是資深人士了,心里跟明鏡似的,能不點破就已經算是給咱們面子了。”
錢強這邊還是皺眉沉吟,莊建業苦笑一聲補充道,錢強立馬抬起頭,郁悶的看著莊建業:“這么說,咱們這次吃虧了?”
“怎么可能?”莊建業詫異的看著錢強:“雖然飛機的投資沒拉來,但發動機和復合材料也能賺個零花錢。”
聞言錢強頗為失落的嘆了口氣:“那還是吃虧了,海軍的安—26才十五架,唉~~~只能算是零花錢。”
……
莊建業和錢強嘴里的零花錢,落在海軍和航天部門眼里卻十分的肉疼,用于安—26改裝的D—46ML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功率和軸馬力與現如今安—26裝備的發動機大體相同,但單價卻需要二百二十四人民幣,整整比同級別的渦槳—5貴了40%。
至于用于船用燃氣輪機的D—50的價格更是高達三百七十六萬人民幣,差不多是一條小型魚雷艇的造價了。
航天部門訂購的碳纖維增強型的鋁復合材料同樣沒好到哪里去,每公斤一千五百千人民幣的報價,一噸就要一千五百萬,這價格在國內的材料中算是定格的天價了。
兩個部門說不肉疼那是假的,但依舊咬著牙拿出貼別經費向騰飛航空總公司瘋狂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