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等休·伍德和貝克曼以超高的操作技術以及無畏的膽識,駕駛著遭遇嚴重故障的飛機在這條只有三千兩百米的跑上成功迫降后,撿了條命的福斯忽然發現,自己活著還不如死了來的劃算。
原因很簡單,這次麥道DC—10的中國展示活動極有可能因為這次事故而徹底泡湯。
這對銷量急劇下滑,嚴重影響營收業績的麥道公司來說絕不是個好消息,要知道,這幾年麥道DC—10因為幾場空難事故口碑急劇下滑,哪怕后面已經對原有缺陷進行了改進,但麥道DC—10就如同被魔鬼下了詛咒一樣,事故一個接一個。
偏偏這個時候全球航空產業急劇動蕩,出現數十年未有的大變局,歐洲空客異軍突起,開始加緊跟美國航空企業競爭。
同時美國國內競爭也隨之加劇,第一個倒下的便是洛克希德的L1011“三星”客機,由于運營成本,采購價格等等原因,無法與其他航空企業競爭,干脆放棄民用飛機業務,專注于軍用產品的開發。
麥道雖然在三發客機方面狙擊了洛克希德,但面對前有國內波音公司的全系列客機的打壓,后有歐洲空客公司雙發飛機的追趕,麥道公司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急于拓展新市場,以便穩固現如今國際民用客機生產的江湖地位。
于是選來選去,麥道選中了中國,主要原因是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國內民航需求量逐漸升高,加之中國幅員遼闊,是個既有潛力的民航飛機銷售目的地。
恰在這個時候,國內開始調整民航飛機的發展戰略,希望能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用類似汽車的“市場換技術”的模式,推動國產大型航空平臺的發展。
各取所需的雙方這么一照面兒,立馬一拍即合,于是運10項目下馬,麥道—82合資項目正式啟動,并很快完成首批三十二架的銷售計劃。
整個項目對國內影響如何尚且不論,但對麥道來說卻是一針強心劑,既然中國可以將市場向麥道完全打開,那是不是說自家的其他機型也可以賣過來呢。
于是麥道公司便派專業的市場咨詢公司到中國做了一份專業的市場調查,結論令麥道公司上下歡欣鼓舞,因為根據那家專業的市場咨詢公司分析,未來十到十五年內,中國的大型寬體干線客機的缺口在兩百架以上。
兩百架以上的大型寬體干線客機,按照每架2億美元計算,就是超過四百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超過四百億美元,數遍世界各地也沒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只要能吞下去,那麥道還怕什么空客和波音?他們反過來怕麥道還差不多。
于是麥道高層連忙派出旗下最新款的麥道DC—10—30FG型飛機派過來向中國民航進行展示,雖然型號依舊是麥道DC—10,但飛機的整體架構卻做了重大改進,應用了不少正在研制的MD—11寬體客機的技術,換句話說,這架麥道DC—10早已超越了原有型號,屬于介于老式DD—11之間的過渡型號,先進性不言而喻。
麥道公司選擇這個機型來中國的意圖也很簡單,就是為了MD—11飛機進入中國市場做鋪墊,沒辦法,麥道公司自己也知道自家的DC—10口碑崩壞,銷售慘淡。
所以干脆押寶到下一代寬體客機上,但手上的MD—11原型機還沒有完成測試,來不了,于是就派出這么一架應用了諸多MD—11技術的麥道DC—10—30FG過來,先讓中國客戶感受一下下一代寬體客機的牛逼之處。
結果牛逼的地方還沒來得及展示呢,千里迢迢飛過來的麥道DC—10—30FG就出了問題,福斯想死的心都有了,DC—10就不能爭氣一點兒?四百多億美元的市場啊,難道就這么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