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
麥道工程師這邊話音剛落,還沒等翻譯回話,站在福斯身后,一直沉默寡言的助手忽然開口,麥道工程師聞言轉眼看向身后那位身材瘦高,棱角分明的帥氣臉龐上帶著幾分滄桑的助手:“你怎么知道?”
那位助手沒有意外的笑了笑,在燈光的陰影里顯得格外的平和而又自然。
……
“唉~~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話,咱們什么時候也能造這么大飛機呀。”
站在高聳的DC—10機尾下方,看著腳手架上幾位忙碌的美國工程師,就著飛機受損情況扯了一番閑篇兒之后,林光華忽然嘆了口氣,抬頭看著那高高在上的飛機,仿佛是在看高不可攀的天梯一樣,沒來由的有些失落。
一旁的劉純本來嘻嘻哈哈的說得正熱鬧,聽了林光華的話,也不禁收起笑容,目光復雜的看著眼前的DC—10:“不得不說,人家美國的飛機在維護性上做得的確是好,不知道你們剛才注意到沒有,他們在拆卸APU輔助動力裝置時,一共才用了兩個人,搬動了四個固定卡鎖和六個緊固螺栓,而且內部還設置了可伸縮的支撐架,不需太大的力氣就能把APU輔助動力裝置給拆下來。”
說著收回目光,有些慚愧的繼續說道:“相比之下,咱們在這方面還差得有些遠,至少在細節上沒有美國人處理的那么好。”
“可維護性這類細節是經驗的積累,只要有時間,早晚都能掌握,但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卻不是光有經驗就行的。”
劉純這邊話音剛落,錢強便盯著垂直尾翼下方那臺巨大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出神的說著:“這方面我們跟人家美國至少有三十年的差距,咱們的幾款小發動機跟人一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錢強的話太過真實,也過于殘酷,以至于剛說出口,剛才還指點江山的眾人頓時陷入了集體沉默,不管麥道的DC—10口碑如何,性能又怎樣,一百多噸的自重,兩百多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就擺在那兒呢。
與之相比,騰飛航空總公司最能拿得出手的高原鷹系列,在DC—10面前連個弟弟都算不上。
要知道DC—10可是60年代立項,七十年初批量生產,距今已經將近二十年,在美國和西方世界已經屬于過氣機型,但在國內依舊是可以碾壓眾生的存在,美國二十年前的產品都能碾壓國內一切,現在的產品又會是怎樣的狀態?林光華等人都不敢想,因為越想越有種絕望的壓抑感。
“既然能看到天上的目標,那就往上沖就是了。”就在眾人神情低落的時候,莊建業卻雙手抱胸說了句很不合時宜的話,林光華等人立刻詫異的看著莊建業,心說你老莊心得有多大,這么大的差距,您老人家看不到嗎?
“這么看著我干嘛?”發現幾個人的眼神不對,莊建業掃了幾人一眼:“覺得我說錯了?自不量力?”
林光華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很不客氣的點頭。
莊建業也沒覺得這幾個人折了自己的面子,反而呵呵一笑:“其實絕望不是跟目標的差距大,而是根本看不到目標,更何況你們只想著美國的航空產業比咱們領先多少年,怎么就不想想人家從什么時候開始發展航空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