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這位學者型軍官會如此反應,那些美國的文章在談論E—8聯合除了顛覆性,剩下的便是大談專業性。
以至于連一顆螺絲釘就能寫出好幾份專業文章,在配合天上的衛星與地面的M1坦克等三代裝備,那體系龐大的令人窒息。
結果就是這些學者型軍官越研究越是絕望,別說奢望趕上美國了,能有美軍現在的三成能力,估計沒有個三、五十年連想都別想。
問題是美國人真的會站在那里讓你追嗎?想想都不可能,所以當你追趕到現如今的水平是,美國人早就更上還幾層樓。
摩爾定律可不是擺設,是的的確確的在發生。
想要類似E—8聯合星的飛機以及作戰體系,除了在想想的范疇是簡單的,其余的全都是難到天際。
結果就是這么復雜的東西,空降兵部隊利用民用飛機和自身的無人機指揮控制方艙就解決了,簡單得都令人發指。
這讓為此投入無數心血,拼命研究美國資料,查詢國外技術范本的幾位學者型軍官情何以堪,感情這兩年的功夫全都白費了?
這種震撼已經不是顛覆三觀了,而是差不多接近毀三觀了。
于是這位不甘的學者型軍官在愣了片刻后,倔強的問了下一個問題:“解決了通信和聯通問題,那探測呢?畢竟是民用飛機,不可能裝合成孔徑雷達,也不具備大功率的電力供應,在高空之上又如何進行精確探測?”
美國的E—8聯合星最核心便是機腹下方的那一套多模塊雷達探測系統,分不同波段,不同頻率,什么合成孔徑雷達,什么微波探測的,總而言之高端的一匹。
不過也正因為復雜且高端,所以一般的載機平臺無法搭載,美軍只能用退役的波音707翻新,一這款經典的大型客運飛機當做承載平臺,這才有了E—8。
可空降兵用的地形\環保綜合探測機的載機平臺不過是TM—9型飛機,起飛重量剛過五噸,承載能力不到三噸,如何繼承沉重的探測設備?
對這個問題其他學者型軍官都理解說話之人潛藏的含義,就連冷眼旁觀的總部首長都挑了下眉頭,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
然而這問題顯然是問錯人了,鄭權禮是指揮型人才,雖然在軍內屬于偏向技術型的復合指揮類,但鄭權禮的技術只限于了解和大膽使用,說白了只要能打勝仗,他就敢試試,至于里面有多少科技成果,這些科技成果之間又有什么聯系,應用了什么原理,他是真的不知道。
如若不然,他鄭權禮也就不用苦哈哈的在一線帶兵了,去軍事科學院當個研究員,平時喝喝茶,寫寫文章多自在。
所以聽了這話,鄭權禮眉頭便不由自主的皺起,一句你這位同志是不是吃飽了撐著差點兒脫口而出。
還好他余光瞟到了一旁的總部首長,懟人的心思被壓了下去,神色一怔,一臉正色的回答道:“作為一線指揮員,我的目標就是打贏這場仗,至于探測什么的細枝末節,我從不考慮,我只在乎這東西好不好用,能不能幫助我完成既定的戰術戰略,所以我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是國產還是進口,只要能打贏對手我就認為那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