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南麓,位于西平與棉花正中的慶瑞市,便是騰飛航空修理廠的所在地。
由于處在西平的飛機生產基地和棉花的動力生產基地的正中央,可以獲得兩地生產的零部件供應,是個不錯的產品維修所在地。
當地政府便是這么想的,所以兩年前但騰飛集團準備將售后服務部單獨劃分出來,成立航空修理廠時,慶瑞市的領導就找上門來,希望騰飛集團能把新廠建到慶瑞。
實際上不止是慶瑞,周邊的幾個縣市的領導聽說這事兒都找上門來,甚至連秦嶺北麓河西省的幾個縣市都過來。
沒辦法,這幾年騰飛集團對地方經濟的帶動那是有目共睹,不說別的,以前的西平什么樣地方上的領導干部那個不清楚,工業半死不活,農業受地形限制連自給自足都難。
好不容易盼了個三線的零度廠過來,結果還經營不善,反倒需要地方來填補。
可以說窮的都快檔褲子了。
自從騰飛集團將主要產能遷過來之后,貧窮封閉的西平就如同被甘霖澆灌的野草,立刻換發了活力。
廠房的建設、設備的運輸、人員的安置、普通崗位的就業,甚至是廠區的吃喝拉撒,每一項都是一個不小的產業,拉動的可不是一點,而是全方位的。
如此不過幾年的光景,以往需要擋褲子才能活的西平,再也不用為身上的褲子發愁,完全可以穿一條扔一條。
獲利巨大的西平地方當然明白這一結果是如何得來的,在充分吸取了浣城的經驗教訓后,幾任地方領導始終把扶持騰飛集團當做施政重點,如此造就了企業與地方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順便提一句,騰飛集團籌建修理廠時,浣城市的領導也過來,希望騰飛集團能重返浣城。
沒辦法,自從騰飛集團改組,將主要業務完全遷出浣城后,浣城的經濟狀況便每況愈下。
原本覺得,走了騰飛集團,來了麥道的合資廠,浣城會迎來一波更迅猛的大發展,哪成想求爺爺告奶奶的弄來的合資廠除了數字上好看外,其他的半點都得不到。
以前騰飛集團在的時候,能貢獻6成以上的財政收入,麥道的合資廠可好,頂著合資廠的光環把各項優惠政策是要了個遍,結果就是地方財政大大縮水。
這也就罷了,合資廠貢獻不了,可以帶動其他產業,也能彌補財政收入,當初騰飛集團就是這么做的,讓浣城經濟很是繁榮。
結果,麥道的合資廠除了員工購買些生活用品外,根本就不搭理地方,完全用的是自己的體系,地方想碰根本沒門兒,反而還得解決職工的住宿,工廠占地,環境污染等等亂七八糟擦屁股的事兒。
所以沒兩年浣城市地方的領導就瘋了,恨不得麥道的合資廠從哪兒來的滾哪兒去,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麥道的合資廠是得到部委的支持,腰桿兒不是一般的硬,分分鐘能通天,于是換幾個找茬的干部,整個浣城地方想不老實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