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航空自然也知道騰飛集團的實際情況,雖然心急,但也只能等待,好在所謂的輕型戰斗機項目只是理論論證階段,巴基斯坦方面就算下定決心,工程設計還得幾年才能完成,所以對成功航空來說時間上還算來得及。
不過這些事巴基斯坦軍方代表團卻不知情,當然,就算知請巴軍方對騰飛集團同樣不會貼上去。
因為他們要的是性能優異的中級教練機和輕型戰斗機,而不是單獨的航空發動機。
更何況,在輕型戰斗機的動力上,成功航空還八字沒一撇呢,巴軍方代表團就更不用上桿子了。
至于中級教練機的動力,中國或許因為某種原因得不到美制發動機,可巴基斯坦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可是跟美國的關系瓷實得很,一款小推力發動機而已,又不是白拿,美國人不至于不給面子,并不存在動力真空問題。
所以在巴軍方代表團密集的行程中根本就沒有參觀騰飛集團這一項。
本來這事兒就按既定的行程走就完事了,結果見證了運15震撼場面的扎里夫少將,作為巴駐華大使館武官,恰恰是這次巴軍方代表團與國內對接的中間人,且扎里夫少將與率團的拉赫曼中將又是軍校的同學,后來一同被派往美國深造,回國后還一同并肩作戰死磕過新德里。
妥妥的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隱約還一起嫖啥啥的純純鐵哥們兒。
所以但扎里夫見到拉赫曼伊始,就開始對運15大加褒獎,然后拿著照片大談當時的震撼場面,最終落到主題,希望拉赫曼能去運15的生產廠去看看,最好能訂購一些回去。
一次、兩次拉赫曼還能把持得住,畢竟行程在國內就定下來的,更何況整個巴軍方代表團四十多人,有分屬不同部門,不同派系,拉赫曼雖說是代表團的負責人,可真正的支配力并不強,正因為如此,扎里夫最初的幾次勸說都被拉赫曼打個哈哈搪塞過去了。
本以為這樣就過去了,然后按照行程走完就直接回國交差。
結果拉赫曼遠遠低估了扎里夫的恒心,一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四次,要是還不答應就干脆直接把這事兒當成念經,折磨到拉赫曼點頭。
這就罷了,扎里夫還利用他在中國地面熟的便利,用中國那些在巴基斯坦國內緊俏的土產拉攏代表團的人。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盡管是些土產,可怎么說也是個面子,更何況扎里夫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是參觀成功航空后順道去看看騰飛集團。
而且理由也很正規,考察下中級教練機替換動力的生產情況。
至于考察航空動力不去棉花的騰飛航空動力廠,反而去飛機制造的西平廠,就沒人在乎這些細節了,反正都是騰飛集團,去哪兒不都是一樣?就好比拿到手里的土產,給誰用不是用!
就這么,扎里夫靠著老關系,老同學,老土產以及身為駐華武官的超然地位,硬是將把軍方代表團的既定行程中插了一段計劃外部分。
于是這才有了巴基斯坦軍方代表團造訪騰飛集團的一幕。
不過巴軍方代表團因為不是鐵板一塊,有人給扎里夫面子,自然就有不買賬的,比如說來自卡拉奇理工大學航空航天系的阿里·汗教授和他的兩位助手就對扎里夫的做法嗤之以鼻。
覺得這又是軍方內部的交易,不但對更改行程反對,而且公開指責扎里夫是以權謀私,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阿里·汗教授在如何正直,可在軍方面前還是不夠看,所以哪怕反對也跟放屁一樣,根本沒人理會。
這讓阿里·汗教授是即無奈又懊惱,盛怒之下,本不跟著一起過來的阿里·汗教授,也一同來到了騰飛集團,不為別的,就是想親眼瞧瞧扎里夫吹噓出來的泡沫到底是怎么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