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莊建業的話,拉赫曼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按照上次在京城定下的初步意向,巴基斯坦航空航天公司與騰飛集團第二階段協議的總金額不過是5億美元,主要用于進口騰飛集團高性能航空航天材料。
可是隨著巴基斯坦與新德里圍繞克什米爾的沖突,令騰飛集團生產的數款產品大放異彩,莊建業就如同聞道血腥味兒的蚊子,立刻就撲上來,不把巴基斯坦這塊血糊糊小鮮肉吸干凈是不會罷手的。
當然拉赫曼也清楚他們巴基斯坦這邊做的不太地道。
明明是騰飛集團的運—15plus和“凝視者”無人直升機的功勞,可巴軍方卻偏偏配合著美國軍火供應商說成是C—130和AH—1的出色發揮。
這就好比是自家媳婦柔情似水,卻被當成別人家的老婆被人指指點點,莫名其妙的被弄了一頭的綠,擱誰誰能好受。
所以莊建業窩了一肚子火,朝著巴基斯坦咧嘴狠咬自然情有可原。
不過理解歸理解,卻不能成為拉赫曼讓步的理由,畢竟個人同情在國家和企業的利益面前真的一文不值。
巴軍方這么做自然有這么做的道理,雖說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足夠大,但卻沒有大到直接給錢的地步。
與之相比,美國每年的軍援可是固定的3.5億美元,妥妥的真金白銀。
雖說這些錢最后還是要流入美國軍火商的口袋,可武器裝備卻留在了巴軍方手里,等于是巴基斯坦未付出任何代價每年就能拿到3.5億美元的美制先進裝備。
相比之下中國這方面更多的是留在口頭上的精神支持,真正的實惠就少了很多。
于是巴軍方屁股往那邊坐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除了利益之外,向新德里釋放煙幕彈,隱藏真實實力也是巴軍方不地道的重要原因,既然新德里這么相信是美制裝備讓他們蒙受這么大的損失,那就索性讓他們在這條錯誤的思路上直接狂奔到頭。
等下次再發生類似沖突時,巴軍方還能憑借中方裝備出奇制勝,如此,何樂而不為?
正因為如此,拉赫曼對莊建業的要求可謂是據理力爭,如若不然,5億美元的金額,雙方真不至于死磕了四輪都沒拿下,還得拖著疲憊的身子再來第五輪。
所以看著手敲協議的莊建業,拉赫曼根本連接過來的意思都沒有,沉著臉搖了搖頭:“莊,你的條件我們不能接受,半年前我們在貴國的京城已經有了承諾,五年,五億美元的航空航天材料,符合世界上一切交易原則……”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