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能源部門領導怔了一下,旋即看向旁邊的總部首長,那愕然的眼神似乎是在說,你的人果然夠瘋。
總部首長沒說話,笑容不減,卻有些尷尬,對于能源部門領導遞過來的眼神全當沒看見。
兩位大領導彼此之間還講究個含蓄,在他們身后的一眾專家可就沒那么多顧忌了,莊建業話音未落便詫異的議論起來。
其中屬蔡衛國最為嗤之以鼻:“比五軸還先進?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國內能有五軸加工中心,國產的工業燃氣輪機也不至于比國外落后那么多,這個莊建業都說他嘴巴每個把門的,開口就知道滿嘴跑火車,看起來往日的風評所言非虛呀。”
這話蔡衛國說的聲音不大,但周圍的專家卻聽得真切,不少人都贊同的點點頭,看向莊建業的目光都有些失望的意味在其中。
也難怪來的這些人會如此態度,五軸加工中心別說在當下了,就是放在一、二十年后那也是響當當的頂級生產加工設備。
尤其是工業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的生產上,不少關鍵零部件都需要五軸加工中心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
其他的方法不是不能替代,關鍵是效率和精度趕不上五軸加工中心,因此生產出的產品整體性能自然要差上不少。
這也是為什么以騰飛集團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在技術上總是趕不上GE等巨頭的原因所在,生產制造這個基礎環節就落后,又如何能在成品上趕超?
當然蔡衛國服務的金陵汽輪機廠同樣沒有這類高端設備,因為GE不可能將如此重要的關鍵部件和設備交給外人去做,所以金陵汽輪機廠的這些需要五軸或其他關鍵設備加工的部件都是GE在美國國內或委托日本、歐洲供應商生產出來,然后轉運到金陵汽輪機廠做組裝加工。
換句話說,金陵汽輪機長所謂的“國產”不過是另一種高端的來料加工罷了,沒啥核心技術,除了名頭好聽外,賺得同樣是辛苦錢。
但蔡衛國等金陵系的領導和專家卻不這么想,覺得這是國內重要核心裝備的突破,是填補重要空白的舉措,是企業國際化的標桿。
正因為如此,當他們聽莊建業說騰飛集團開發出比五軸加工中心還要先進的工藝,不嗤之以鼻還能如何。
連金陵汽輪機廠這樣的外國巨頭親兒子,國內燃機行業標桿企業都沒有的東西,你們騰飛集團竟然說有更好的。
你莊建業把這些個領導、專家當成了什么了?
三歲的小孩子,還是沒畢業的小學生?
比五軸加工中心還先進,這話也敢說?像你們騰飛集團有五軸加工中心似的,有嗎?就問你莊建業,到底有五軸加工中心嘛?
“五軸加工中心?干嘛要有?我們騰飛集團根本就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