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石軍那自信的模樣,默林茨面上沒什么,但心里卻有種異樣的感覺。
不得不說眼前這位已經將名字改成詹姆斯的中國人的確很有才華,自從加入了麥道展現了出非凡的創造力,并在數個項目上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同時也很刻苦,經常沒日沒夜的加班,特別是遇到技術瓶頸的時候,就跟瘋子似的,什么時候把難題解決什么時候才會從實驗室里走出來,以至于同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瘋狂的詹姆斯”。
按理說這樣有才華能吃苦的員工應該受到重用才是,最起碼也應該成為一個部門的主管或是一個項目團隊的負責人,可石軍拼死拼活干了三年多,只是掛了個高級航空工程師的虛名,除了薪水高點外,沒有任何權力。
以至于默林茨這個主管有時候都為石軍感到惋惜,因為親愛的詹姆斯什么都好,唯一可惜的是他是一名中國人。
石軍當然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作為外來移民,少數族裔在美國職場有著天然的天花板,但他并沒有覺得如何不好,難道在國內就沒有職場天花板?
不但有,而且更嚴重,更束縛,講究論資排輩,講究學術論文,工資不夠糊口不說,連科研經費都摳摳搜搜,再加上腦袋一熱就一窩蜂的學術態度,石軍只覺得美國再差也要比國內強上一萬倍。
以至于來到美國后的他后悔當年為什么那么中二,還什么航空報國?應該早點兒來到美國,實現人生價值。
當然,對于麥道天然對他這位外來移民的隔閡,石軍自然是清楚,也正因為如此石軍處處將自己弄得比美國人還要美國人,不但把石軍的名字給改了,平時言談舉止也完全美國化,如果有人當面說:嗨,你是從中國來的?
石軍甚至能當場發飆,掏出美國移民局辦理的正式美國國籍大聲告訴質疑者他是如假包換的美國人,不要用中國的出身來侮辱他。
正是石軍這種積極融入的態度,才會讓他在麥道接連參與了四個項目,將他在大學中努力學習的飛機結構力學知識完全發揮出來,找到了當年畢業時一展所長的夙愿,如此也令石軍更加自信的同時,也更加堅信他來美國的選擇無比正確。
作為石軍的上司,默林茨當然知道石軍在身份認同方面有些敏感和偏激,但石軍在中國航空企業供職并與這次他們的競爭對手騰飛集團似乎有著某種淵源卻又是事實。
為了這次教練機招標,默林茨又不得不詳細詢問下,于是斟酌著詞語說道:“我相信你的判斷,詹姆斯,但你應該知道,我們的項目目前的狀況,所以泰國這次競標是我們很好的突破口,所以你這位曾經……不好意思,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知道你是如假包換的美國人,額……總而言之我希望知道你所謂零幾率的理由,這么說,詹姆斯,你明白嗎?”
“是的,默林茨先生,我明白的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