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騰飛集團這種做法阿列克謝覺得很新奇,但更多的卻是惴惴,因為這種對科研開放的態度就算拿到歐美等西方國家也是不多見的,更是蘇聯那種指令性質的無法比擬的,也正因為如此,阿列克謝很擔心騰飛集團的承諾是否是真的。
就在阿列克謝狐疑之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了,來自蘇聯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的保羅·普科里杰夫教授,在對騰飛集團研制的初教6pro原型機進行細致研究后,發現其空氣動力學設計有著明顯的缺陷。
隨即應用其在蘇聯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多年的研究經驗,通過對幾種渦輪螺旋槳機型的風洞試驗,最終確定了一款形似梭鏢的整體外形,隨后又經過對細節的一番打磨,最終才有了在泰國大放異彩的初教6pro。
有了如此貢獻,自然要大獎,于是保羅·普科里杰夫教授成為騰飛集團一眾外籍專家中第一位獲得騰飛集團年度科研大獎的人,一輛全新的桑塔納轎車,十萬元現金獎勵外加二十萬年薪,獨立實驗室的自由度從三年擴充到五年。
然而更大的震撼還是騰飛集團的初教6pro獲得泰國、緬甸以及老撾的訂單,按照騰飛集團的規定,普科里杰夫教授及其團隊將可以獲得3.17%的初教6pro利潤分成。
三個國家的合同總金額加起來有十多億美元的分成比例少說也有幾百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那就是數千萬,至于盧布……好吧,盧布已經不值錢了,人民幣挺好。
如此一來別說別人了,普科里杰夫教授自己眼睛就先紅了,自己不過初試牛刀,拿著技術一般的初教6pro試試斤兩,沒想到騰飛集團非但沒有逼迫壓榨,反而想法設法的擴大他的實際收益。
這樣大氣的企業,普科里杰夫教授只覺得后半輩子把這把老骨頭全都交過去都值了,于是二話不說,直接踢開初教6pro,開始把殲教7MAX當成下一步攻關的重點。
既然小試牛刀成功了,那就拋開顧慮往死里干就完事兒了,不為自己考慮,也要想想還在莫斯科上學的兒女不是?
至于為什么選擇殲教7MAX原因很簡單,如果說初教6pro的原型機是漏洞百出的話,那殲教7MAX就只能用不堪入目來形容,特別是那復雜的機翼結構,在普科里杰夫教授看來完全是畫蛇添足。
普科里杰夫教授這么說自然有自己的底氣,原因很簡單,若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的雅克—130總設計師馬列舍夫斯基一同來騰飛集團的話絕對會無條件的給普科里杰夫教授一個熊抱。
因為當初雅克—130高級教練機做氣動理論設計時,便是普科里杰夫教授利用茹科夫斯基中央空氣流體力學研究院的設備幫著馬列舍夫斯基完成的。
所以普科里杰夫教授各項技術簡直熟到骨子里,正因為如此,他對改進殲教7MAX可謂是輕車熟路。
普科里杰夫教授這個珠玉在前,那些觀望的蘇聯專家們一個個都瘋了,都是在蘇聯科研戰線上奮斗數十年的老江湖,誰手上還沒點兒壓箱底的絕活兒,自然是瘋了般的將拿手的技術貢獻出來。
一時間騰飛集團的技術成果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阿列克謝教授的環路熱管技術便是眾多技術成果中的一個。
問題是技術成果多歸多,能不能轉化外現實效益才是關鍵,在這方面阿列克謝教授顯然是幸運的,因為他的這套技術有幸被莊建業當做拳頭產品,準備一舉攻破默林茨那堅若磐石的壁壘。
于是在兩人一番你來我往的交流后,莊建業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不行,38萬美元一套不行,我的成本都不止這些,默林茨先生您要是真心全權代理我的航天器環路熱管,我也不多要,咱們來個吉利數,88萬美元一套。”